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婺有话说|小摊点里不仅有民生幸福,更有城市温度

2025-03-26 09:07:00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许笑/文/剪辑 赵创/摄 傅军杰/制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摊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城市管理,如何治理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武义县去年10月以来的探索,就打破了传统城市管理中“一禁了之”的困局。

过去,摊贩与城管“打游击”的场景并不少见,矛盾背后其实是城市刚性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冲突。而武义将临时摊点细分为便民型、创业型、快闪型、潮汐型、夜市型、社区型六类,用“分类施策”替代“一刀切”,既给农户、创业者腾出空间,又让工业园区、社区的生活需求得到精准满足。12万余摊次、1300多个就业岗位的数据,印证了这种精细化治理的成效——城市管理不再是冰冷的驱逐,而是有温度的服务。

而就在前几日,金华全市召开会议,要求全面推广武义模式,本质上是一场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过去,城市管理者往往把摊贩视为“麻烦”,现在则将其视为“资源”。例如,婺城区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共富集市”,金东区为流动摊贩划定专属疏导点,通过“首次劝导、二次整改、三次退出”的柔性机制,既维护了公共秩序,又保留了市井烟火。武义县创新“国企专业管、摊主自治管、执法兜底管”的三方共管模式,让摊主从“被管理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切实解决了临时摊点谁来管、怎么管的关键问题。城市治理的温度,就体现在这疏堵结合的管理智慧中。

从“一禁了之”到“规范疏导”,我市在小摊点整治上的探索揭示了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真正的文明城市,既要容得下高楼大厦,也要装得下街头巷尾的生计。当临时摊点的设置与城市规划深度融合,当管理方式从刚性执法转向柔性服务,城市治理便找到了民生需求与发展空间的最大公约数。这种“小而美”的治理创新,不仅激活了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更在细微处书写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篇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