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乡约   正文

婺城46000亩早稻开启插秧作业 机械化助力春耕

2025-04-02 14:15:33

来源: 婺城融媒

作者: 通讯员 马晓芬 徐帆

春日胜黄金,农时不等人。日前,在婺城区白龙桥镇郑岗山村的广袤田野上,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几台插秧机正在来回穿梭。每台插秧机上,两人相互配合,一个负责驾驶机器,一个负责摆放秧盘,所到之处,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很快被稳稳地插入水田,秧苗行距株距整齐划一、间隔有序。

“插秧要深度适宜,秧苗插浅了,则会飘起,插深了容易长不起来。机插这样的深度不错。”“90后”种粮大户郑旭东站在田埂上,满意地看着忙碌的插秧机说。

郑旭东是白龙桥镇郑岗山村人,今年是他规模种粮的第五年。“今年我计划种植早稻1900多亩,全部委托给‘好乐耕’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育插秧。”他告诉笔者,依托农事服务中心的技术、机械,育插秧成效更有保障。育秧方面,农事服务中心有自动化育秧播种流水线,“叠盘暗出苗”技术,生产效率高、出苗率高;插秧方面,农事服务中心提供现代化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种出来的水稻更稳产,比自己插秧亩产可高50多公斤,而且“双抢时节”收割更早,可为晚稻的及时栽种抢占先机。

在郑旭东的指引下,笔者看到插秧机的取秧器高速运转,每一次插出6穴秧苗,每穴秧苗4至6株秧。随着插秧机的行进,6行秧苗快速向前延伸,以此类推,整片水田逐渐披上了“绿装”。“农事服务中心的机手都是行家里手,可以按照农户的需求,调节株距和秧数,方便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通风采光。”他点赞地说。

2021年,郑旭东从200多亩起步种粮,当时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此前,我种的是苗木,受益于‘非粮化’整治的契机,萌生了种粮的想法。”他说,后来,只要村里多出了粮田,他就一口承包下来,渐渐地增加到了如今的1900多亩。地虽然多了,但郑旭东不愁,因为他有农事服务中心这个“田保姆”,种粮有的是底气。即便去年早稻遇上了雨水多、晚稻碰到了干旱,早稻平均亩产也有380多公斤,晚稻达到了亩均400多公斤。“天气如果不错,1900多亩的插秧工作将在4月20日左右完成。”他喜滋滋地补充。

种粮机械化发展,推动着当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婺城区深入开展现代农事服务中心改革,打造“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不断提高种粮机械化程度,挖掘粮地生产潜力,助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全区早稻种植面积46000多亩,比去年增加3000多亩,全区投入各种农机具近700台,预计4月底前可完成全部早稻插秧任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