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8:47:13
来源: 无
“瞧!这就是我们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千亩茶园。”“90后”茶农赵方姝站在茶园中,向记者介绍道。茶园位于婺城区白龙桥镇农牧场,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平是赵方姝的父亲,他回忆道:“2018年,小姝开始跟随我经营这1000亩茶园和‘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招牌,也承担了将传统茶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使命。女儿能来接班,我是觉得很欣慰的。”
从“茶二代”到“新茶人”:破茧而出的传承之路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赵方姝先到企业当了几年财务,就回到了茶山,除了从事原本的财务工作,她还跟着父亲一起当茶农。虽然从小在茶山长大,但是真正回到茶山,赵方姝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小时候觉得茶山充满诗意,可真正接手后才发现,每一片茶叶背后,都是技术、市场和人力的激烈博弈。”为了改变现状,她决定“归零”重来。参加政府组织的产业培训、中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业培训、钻研机械化生产设备……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流程知识。“我是受父亲深耕茶叶行业的影响,决心投身茶叶产业,想让更多人喝到优质茶叶。”赵方姝说。
而在父亲赵建平看来,赵方姝的接棒,对他,对茶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些年,种茶制茶全靠人力和经验,从茶园管理到茶叶炒制,每一步都容不得差错。这些年,市场和技术都在变,我就跟小姝说,得去学习新东西,不能守着老一套。”父女俩在相互鼓励下,赵方姝在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2021年,婺城区政府全面落实农业“双强行动”,聚焦科技与机械两大核心,对茶园机械化设备购置补贴提高至50%。赵方姝果断跟进,短短三年,将合作社的机械化率从不足30%提升到了70%,还引入了金华首台日本川崎乘用型采茶机。“这台‘大家伙’一天能采10亩,效率是人工的9倍,还能同步完成修剪,成片的标准化机采茶园在冬季就进行了定型化修剪,茶树冠面平整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专为四月份乘用型采茶机作业设计。”赵方姝介绍道,“相较于传统双人手抬式设备,这种自走式采茶机作业效率提升3-4倍,既保障了芽叶完整度,又破解了春茶抢收期劳动力短缺的难题。”
品牌升级:地理标志引领价值跃升
婺城区以“箬阳龙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为核心,推动茶产业从“多而散”向“精而强”转型。在海拔500米的塔石乡大岭农场,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也有400亩的高山茶叶基地,赵方姝敏锐捕捉到这一契机,带领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积极依托“箬阳龙珍”品牌拓展市场,统一标准、包装设计和可追溯体系,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合力,婺江丝雨通过搭乘这股东风,订单量增长30%。
“以前我们各自为战,茶叶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小姝带着大家抱团发展,借助地理标志品牌,让婺城茶叶走出金华,走向全国。年轻人的想法,就是比我们多。”赵建平感慨道。
作为婺城区农合联茶产业服务中心的骨干,赵方姝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构建起覆盖200余户茶农的产业联盟,实现鲜叶收购价上浮10%、亩均农资成本下降15%。“这是供销社和我们一起合作成立的产业服务中心,我们为附近茶农提供欧盟标准农残管控培训,统一发放有机肥。以前茶农各自为战,现在连施肥时间都实现了标准化,每亩茶园增收超2000元。”
2022年,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承办了“茶园机械化作业技术与装备现场交流会”,吸引了8省110余名专家茶商参会。“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年轻人种茶可以这么‘潮’!”赵方姝说。这些年,合作社年均举办4场培训,惠及茶农超200人。
乡村振兴的“茶香密码”
在赵方姝的推动下,合作社还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蒸青茶加工厂房。“现在,我们实现了春茶手工精制与夏秋茶机械化量产双轨并行。”她带着记者走进车间,杀青机、辉锅机等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很多人觉得‘机器采茶’会降低品质,其实科技与传统可以共生。”
对于父亲坚守的手工制茶技艺,赵方姝同样十分珍视。“每年清明前,我们仍组织茶农手工采摘明前茶。芽头富含茶氨酸,嫩叶富含茶多酚,二者需达到微妙的平衡,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她边说边向记者展示手工采摘的标准:“现在采摘的是明前春茶,主要以手工采摘为主,采的是一芽一叶的新叶,芽头茶氨酸多,嫩叶茶多酚多,二者搭配口感独特。春茶氨基酸含量比夏茶多,口感更好,经济价值也更高。”
如今,赵方姝和父亲又将目光瞄向了新茶饮。他们与金东的一家茶叶企业联手,由合作社提供抹茶的原料捻茶,为此,父女俩通过农业农村部推广种植推广项目等渠道,引进了适合制作捻茶的新品牌,中茶108和薮北种。
“我们的捻茶通过一道道工序,制作成抹茶,为知名茶饮料、新茶饮企业提供茶原料,不仅大大提升了应用场景和用量,也让我们的茶叶价格翻了一番。”赵建平说。
从“一杯好茶”到带动一方产业的共富引擎,赵方姝用年轻一代的视野重新定义茶的价值。正如她常说的:“乡村振兴不是重复过去,而是让传统产业长出新的翅膀。”在这片绿意盎然的茶山上,一场由“创二代”新农人引领的农业变革,正泡出时代的新茶香,而赵建平与赵方姝父女俩,正是这场变革中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注脚 。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