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江湾:千年古村两码头 货运全省百舸流

2025-04-09 21:35:10

来源: 无

作者: 王曙光/文 王建明 吴优赛 郑小平 陈静/摄

关于江湾的一切记忆,源于义乌江。

这里水陆交界,交通便捷,由于东依义乌江,旧时的江湾码头成为义乌货物运输的集散中心,水上运输十分发达。向东北行,陆地可到县城,西南水路能通佛堂、金华、兰溪、杭州,甚至辗转至安徽、江西等地,经武义、丽水出瓯江抵达福建。同时江湾又是佛堂到义乌的必经之地,金华、东阳、浦江等周边地区的古道也途经此地。加之人口密集、物产丰饶,在江湾设立集市也就顺理成章,而且该集市迄今发达,名声在外。

那天,恰逢农历初八集市(农历二、五、八、十为集市日),笔者来到了稠江街道江湾村。只见江湾古街有800多米长,沿街商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映入眼帘的,还有遗存的老店旧址,诸如剪刀店、中药店、南货店、日用品店、铁店、木器店、布店,以及肉店、茶馆店、理发店等等。当时的茂源酒坊、振昌肉店、陈大生药店、仁丰和珍丰糕饼店,颇有名气,江湾剪刀享誉周边县市,可与杭州的张小泉剪刀相媲美。

村党委书记王洪历颇有感触地说,江湾过去曾是重镇,自古繁盛。因有水陆交通的优势,商埠颇具规模,码头和浮桥上一派繁荣,各地商人纷至沓来。江湾集市有米市、柴市、猪市、红糖4个农副产品市场。每逢集市,人来人往,交易很是火爆。义乌各地的商贩、农户纷纷赶来,甚至东阳、浦江、兰溪、金华等周边地区的商贩也闻讯而至。

明万历《义乌县志》记载道:义乌有16个集市,江湾排位第五。清嘉庆年间义乌有29个集市,江湾列入其中,并一直延续至今。另据《佛堂交通篇》载:义乌的水上运输,主要集中在义乌江沿岸的稠城、江湾洋滩、佛堂、倍磊4个古商埠。

江湾的码头,有南、北之分。北边码头除用以固定浮桥外,还有停靠商船的功能,与风景秀丽的百级踏步毗邻,并有香溪注入;而南边码头,紧接江南沙滩,水浅为斜坡形,仅能用以固定浮桥,而无法停靠商船。

据明清时期的《义乌县志》和《义乌交通志》有关记载,义乌江徐村江湾段(曾一度归属徐村),历史上主要有洋滩、江湾两个码头。从地理位置看,自洋滩古码头衰落之后,与之仅距三华里的江湾码头取代了其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江湾码头桅杆林立,白帆远影,桨声咿呀,纤夫吭唷,往来客商商船络绎不绝。南北江岸,白布凉棚紧接相连,已有修、造船的作业。“噼啪、噼啪”的敲击声(把桐油麻灰嵌入船缝,以防漏水)连成一片,江湾码头呈现一派兴盛而繁茂的景象。《延陵吴氏宗谱》载:当时,“四里滩(洋滩)有货船十几只”,江南的“号船、货船、码头船就有三十六只”。打鱼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1952年的一份义乌县佛堂区船户统计表明,当年在佛堂镇泊岸经营船户有124家(504吨位),其中江湾的船户就占了近十分之一。如江湾一村30岁的吴士兴,5岁就在哥哥船上生活,后做了驾长。江湾六村的吴章棋以船为家,撑船撑了17年。他们最喜欢哼的一首打油诗是:“义乌老少尽堪怜,个个撑篙齐用肩;百货往来须抽税①,巡丁高喝还停船。”

村里老人回忆道,江湾的北边码头,除浮桥头砌有约150米的石阶和沿岸的船石墩外,因江深岸直,并有草坪固岸,均为顺岸、壁岸形式的天然优良码头,商船停靠可延伸数百米。它的位置又紧靠江湾的交易市场,客货运输、装卸,都十分便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江湾码头的运输业达到鼎盛。

92岁的老人吴宗潮世代居住在江湾,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他与王洪历陪同我们来到江边,指着江对岸远处说,“那是江南村地域,一棵大樟树旁便是江湾浮桥(曲江木桥)遗址,该桥俗称‘浮桥头’,我和妹妹小时候经常在那玩耍。这座桥于1977年在‘义乌江截弯取直工程’被拆,后由水泥桥所代替,毗邻就是洋滩老码头了……”据载,江湾浮桥由热心人士吴祖文、王用仪等5人首建,时间为清咸丰十年(1860)。因洪水和战火等原因,屡建屡毁。后于1980年移至义乌县城的盐埠头,补缺原南门浮桥,成为了一条完整的浮桥,先后存在历史约120年,已永久留在江湾人的记忆中。

据了解,原江湾浮桥,有浮船20余只,江岸筑有埠头,岸上开有竹木行,还设有茶、烟、酒、烧饼等店铺。它架设于江湾江南之间的江面,与江湾码头相隔不远。该浮桥对于江湾码头的货物运输起到了不小作用。在交通不很发达年代,水上交通无疑造就了江湾市场的活跃与繁荣。外地的杉木、毛竹和石灰等,经商贩在江湾进行销售,他们又将在集市采购到的红糖、南蜜枣及其他所需物品,经船运往全省各地,做到了货畅其流。

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义乌北江的义驾山码头、东江桥码头,南江的洋滩码头,其上游仅限竹筏、不能通行木船的航线,就包括北江线、南江线和稠城——佛堂线。其中稠城一佛堂,是条既可通竹筏、又可通3吨以下轻量级的木船的航线,自上而下途经稠城盐埠头(篁园村)、西江桥、江湾。全程顺水约2个半小时,逆水约4小时。

义乌江水滔滔而来,直奔江湾忽折向东,在此划出了个湾湾,“江湾”由此得名。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这里最先的居民姓姜,其地名也就顺理成章地叫作“姜湾”。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后来,姜姓被曲江王姓和延陵吴姓等姓氏所取代,因为“江”“姜”谐音,其地名便演变成“江湾”了。

其实,江湾各姓氏有三四十个,很多是从各地来江湾落地生根的商人和农户。因水而盛,因商而富,与佛堂一样,其码头和浮桥建设优势突显,日渐形成义乌中南部水路交通的中轴线和交通要冲,也就不足为怪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百货往来要收取一定的税费。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