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婺城   正文

婺城新农人 ▏黄秀秀:于阿莫田舍谱写自然共生的田园诗篇

2025-04-14 11:21:15

来源: 无

作者: 闻君 厉胜男 文 闻君 摄/视频

在婺城区蒋堂镇的阡陌深处,有一座生态农场——阿莫田舍,它正悄然成为都市人心中向往的 “桃源秘境”。95后新农人黄秀秀(笔名瓦十七,自称十七),凭借十多年的坚守与创新,把这片200亩的土地打造成了一个集生态农业、田园体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空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黄秀秀与阿莫田舍的故事,始于2011年。那时,她和母亲怀揣着对新西兰农庄的向往,果断承包下200亩荒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重大的 “自然实验”。创业初期,她们在这片土地种下十余种果树,还散养了家禽。

2015年大学毕业后,黄秀秀全身心投入农业实践,作物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她严格遵循 “不时不食”“不熟不摘” 的原则,阿莫田舍一开始从家庭农场起步,随着订单增多,原本送货上门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黄秀秀受家族朋友启发,将农业与文旅融合,组织团建农事体验活动,在黄秀秀的精心策划下,阿莫田舍推出了企业团建、亲子研学、个性婚礼等活动,把农场从单纯的 “生产地” 变成了充满趣味的 “体验场”。2016年,一档电视台综艺节目的杀青宴让阿莫田舍声名远扬,游客纷至沓来。此后,“土壤说” 土地认领计划、稻田盲盒、手作工坊等创意项目相继落地。游客可以亲手种植作物、扎染蓝布或者制作陶器,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阿莫田舍从创建之初就秉持一个理念:拒绝使用化肥农药,采用微生物菌肥和自然堆肥技术。就连路边常见的狗尾巴草,在这里都被视作“土壤的守护者”,让土地在休养生息中始终保持肥沃。有一次,黄秀秀在水稻田里发现了鸟蛋,这次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也更加坚定了她走生态农业之路的决心。

经过十五年的生态耕耘,阿莫田舍构建起森林—村落—丘陵—水系共生网络:落叶化作沃土、稻秆用来饲畜、粪肥回归田地,循环永续。蚯蚓、金蝉子、中华大扁锹甲、双斑白肩天蛾等各种生物在此栖息繁衍,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国家稀有野生保护动物,真正实现了从土壤微生物到顶级掠食者的完整生态金字塔。

阿莫田舍四季风景如画:春日,油菜花海似金色波浪翻涌;夏日,蓝紫色的绣球花簇拥成“无尽夏” 秘境;秋日,瓜果飘香;冬日,静谧如诗。四月,桑葚和野草莓带来春日的甜蜜;五月,金黄的枇杷散发诱人果香;六、七月,桃、梅、蓝莓让果园热闹非凡;八月,火龙果和西瓜为人们解暑;九月,梨瓜香气四溢;十月,柿子如灯笼般高挂枝头;十一月,拐枣增添别样风味。秋天,用老种子种植的五谷杂粮迎来丰收,遵循土壤休耕原则,保障了稻米的品质。此外,游客在阿莫田舍还能体验天幕露营、稻田音乐会,甚至参与 “古法猪油拌饭” 的制作,将 “诗与远方” 融入舌尖。

每年五月,当蓝紫色绣球花在阿莫田舍绽放成流动的云霞时,这里便迎来最富诗意的季节,此刻距盛花期尚有半月,黄秀秀已携团队启动「2025时光合作社」的筹备。“今年活动要从4月底持续到7月初,花期结束后的干花也会做成标本展。” 她轻轻抚摸着去年留下的绣球干花,花瓣已褪成复古的纸莎草色,却依然保持着绽放时的优美弧度。

这场为期两个多月的花事,是农场“四季IP” 中最精彩的部分。“永续生活分享会”“跳蚤市场”“草坪配对嘻哈舞”“宠物 / 户外社交场”…… 通过公开向社会招募活动对象的模式,五一节假日期间每天都将安排不同主题的精彩活动。黄秀秀的策划海报上写着:“用绣球花的生命刻度,重塑人与自然的美美与共。”

黄秀秀的农业版图并不局限于田园。她与农业专家合作,学习酵素改良土壤、生物菌肥研发等技术,将二十四节气与农时紧密相连。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让作物生长全程可追溯,农场的发展也给乡邻带来了好处。通过雇佣周边村民、推广生态种植技术,阿莫田舍带动当地就业超百人次,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黄秀秀的母亲,被称作“金华李子柒” 的阿莫常常告诫女儿:“真正的奢华,是与自然共生。” 这句话成了农场的精神核心,也指引着黄秀秀在商业与生态之间寻找到平衡。

黄秀秀计划进一步拓展“自然教育” 板块,开设农耕课堂、生态研学课程,让城市的孩子了解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农业不仅是生计,更是生命的教育。”

记者手记

在阿莫田舍进行半日采访时,时间仿佛被放慢了脚步。路边的绣球花苞在烈日下顽强生长;青涩的桑果在叶片间聚成小团,默默酝酿着未来的甜蜜;小狗“南瓜” 欢快地跟着主人来回跑动,惊飞了田埂上啄食草籽的麻雀;忽然,一群白鹭掠过炽热的天空…… 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土地给予的质朴与丰盈。黄秀秀用青春证明,乡村振兴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粒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里,藏在人与自然每一次真诚地交流之中。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