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追问丨全国八成种植面积在它名下,“浙茭系列”是何方神圣?

2025-04-15 07:01:0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徐健勇/文 楼冀阳 钟路/摄

炒、炖、煮、煨,一口下去,爽滑清香,美味的茭白深受金华市民喜爱。当前,浙江本地产的茭白尚未大量上市,来自华南一带的茭白却已批量上市,走俏各地蔬菜市场。

在广东汕头,种植大户王斌正安排一批鲜采的茭白装车发往浙江,“每斤能卖到6元以上”。走进广东普宁种植大户应潘灵的基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给茭白分拣打包。茭白规模化种植,浙军实力不俗: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规模化种植茭白的就有80余人,面积近3万亩。

广东多个茭白基地迎来丰收

这些肥美可口、市场俏销的茭白,品种是“浙茭3号”,它们的“娘家”在金华。

多年来,金华市农科院在水生蔬菜育种栽培领域创新不断,研发培育了“金茭系列单季茭白、“浙茭系列双季茭白等十余个新品种,种植基地北至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海南三亚、西至新疆温宿、东至浙江台州。其中,“浙茭3号”等占全国双季茭白种植面积逾80%。




 
接“地气”,不“娇气”

“这是单季茭白,茭壳偏红,品质突出。我们有次去云南出差,在一个叫‘单家村’的地方偶然发现了它,现在暂时以这个村命名,后续还要继续研究。它的科研价值大着哩,说不定哪天摇身一变,就成了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明星’品种。”昨天,在金华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研究员张尚法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一丛养在水盆中的野生茭白品种。

收集、引进品种资源,是开展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次次“无心插柳”的野外发现,看似是概率问题,根本上源于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长期的耕耘。

张尚法(右)向年轻的农技员传授经验

张尚法是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茭白品种改良”岗位专家,从事水生蔬菜品种改良及栽培技术创新工作已有26年。他经常带着团队成员赴全国各地考察,和茭白种植户互动交流,“做农业研究,靠的就是耐得住寂寞,深入种植基地、试验田、实验室潜心研究。”

在金华茭白科研基地,科研人员坚持每天清晨下田采花粉。“我们会做大量观察,给每份种质建‘电子身份证’。”高级农艺师杨梦飞指着观测记录本,上面记录着10余年的试验数据。

杨梦飞(中)和同事正在观测茭白生长情况

连片的大棚茭白长势喜人。通过对设施栽培中覆膜时间、温湿度调节、水位控制和需肥特点等技术细节的研究,研究团队摸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双季茭白设施栽培技术,促进茭白提早上市。“这片加盖保温被的双季茭白,采收时间可以提前50天以上,茭白产值翻番。”张尚法笑着说。

接“地气,不“娇气,不仅是人,茭白品种亦然。金华农业科研人员研发培育的茭白,能够适应多种地形和气候条件。

 
稳“饭碗”,富“菜篮”

品种好、技术强,自然就有市场,“浙茭系列”的菜篮子也就越做越大。

今年3月至今,广东揭阳、汕头等地“浙茭3号”茭白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茭农们正穿梭于比人还高的“绿海”中俯身采收茭白。

在茭田旁,王斌告诉记者,这批茭白种于去年12月,“往年,当地晚稻收割完,土地便闲置下来,等着来年春耕。来自浙江的茭农们趁着该空窗期,在广东的农闲田里种上了茭白”。

采用“茭稻轮作”模式,在保证水稻主粮正常生产的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茭白,茭白采收完后秸秆还田,与当地水稻生产有机融合,这让在现场调研的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周佳燕倍感欣喜,“水稻种两季,茭白一季。粮食面积稳住了,又能提供丰富的蔬菜产品,实现了农田一年四季的高效利用。而且与长江下游主产区的茭白错峰上市,价格优势明显,为茭白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同样信心十足的,还有茭田里忙碌着的茭农们。“茭白效益好了,我们越干越有劲。”王汉亮、杨爱珍夫妇跟着王斌干了十几年,两人全年收入有二十万元左右。

茭农正在采收茭白

在和茭农的接触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茭白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但茭农们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茭白采收,和天山牧场的牧民们一样,种茭浙军也有自己的“转场”。

这是因为茭白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在五湖四海迅速推广,实现了茭白的全年稳定供应。

其中,“金茭系列”单季茭白新品种,借助弥雾促早栽培等提质增效新技术,正从平原向山地进军,实现在高温环境下培育高品质茭白,已在金华磐安、绍兴新昌、丽水景宁等山地茭白基地开花结果,助力山区共富。

如今,双季茭白“浙茭3号”已成为全国茭白主栽品种,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浙江专家现场查看茭白品质

在海南三亚市热科院水蛟基地,“浙茭3号”“浙茭10号”等品种示范成效显著。采用低温处理的优质茭白种苗,亩产量达到2800斤以上,亩产值2万元以上,且茭白品质与江浙茭白主产区相仿。

 
“金种子”,开“金花”

在金华市农科院科研基地,除茭白试验田外,还连绵着一块块水果莲子、菱角等特色水生蔬菜试验田。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生蔬菜创新团队在茭白、水果莲子、菱等特色水生蔬菜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国内前列,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中心,浙江省特色水生蔬菜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等科研创新的平台。

科研人员在组培室内观察茭白组织培养情况

多年来,团队围绕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等进行研究,积极培育种植大户,鼓励并扶持组建合作社,创建了“东河早藕”“翠都”高山茭白等一批知名品牌,在省内累计推广水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102.8万亩,新增纯收益6.22亿元。同时,先后赴新疆、吉林、江西、安徽等省开展技术服务和帮扶。

在新疆温宿打造了南疆最大的水生蔬菜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品种最全的水生蔬菜配送基地,产业发展推动解决了温宿县库托河流域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至2000人,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科研人员正在用手机控制茭白大棚温度

目前,该团队研发的特色水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种植面积已超500万亩,成为许多地方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逾30亿元。

据了解,金华市农科院“特色水生蔬菜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助推全国水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已被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评选为2024年“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支撑地方产业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