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浦江   正文

金华日报丨浦江全面布局氢能产业发展

2025-04-18 10:52:11

来源: 无

作者: 蔡文洁 叶赛丽/文 朱喆昕/摄/视频

  



彭苏萍:立足当下,筑基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长期从事煤炭和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的科研工作,曾开展《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在能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投身能源行业数十年,彭苏萍发现以煤为基础的大规模化石能源开发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严重,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存在波动性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他意识到,氢能将成为我国能源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彭苏萍看来,氢能来源丰富,具有低碳、高效、能源互联媒介、可储能、安全可控等显著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和电力等领域。发展氢能,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能源结构,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还可以减少碳排放并降低环境污染,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4年,我国颁布能源法,氢能正式被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彭苏萍介绍,从完整的产业链来看,氢能产业分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涉及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环节,具有链条长、关联度强、辐射广等特点。

  “尽管浦江的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浦江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很大。”针对浦江当地的氢能产业发展,彭苏萍建议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在产业发展前期,浦江可充分依托自身优势,优先聚焦氢能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氢能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以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彭苏萍与浦江颇有渊源。2020年,他受邀出席金华市举办的一次氢能产业发展活动,并在会上发表演讲。彼时,浙江菲尔特过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赞果在现场聆听演讲,发现自己公司的产品与蓬勃兴起的氢能产业存在着紧密关联,于是热情邀请彭苏萍到浦江对公司考察交流。彭苏萍回忆,在交流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对方充沛干劲与无畏闯劲,该公司在氢能行业中的发展方向也与自身的研究兴趣相契合。之后,彭苏萍与浦江之间的联系互动愈发频繁。

  彭苏萍认为,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持续沉淀和不懈努力。浦江要实现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切实增强产业实力,脚踏实地,牢牢立足当下,做优现有产业基础。同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和汇聚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浦江氢能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浦江氢能产业的腾飞筑牢坚实根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潘复生:发展氢能产业,浦江有基础更有潜力

  

氢气具有能源特性和资源特性,在全球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产业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发展重点、众多城市和企业竞相布局的热门领域。与此同时,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技术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但氢气的高效安全储存运输是制约氢能应用的最大瓶颈。管道运氢由于氢脆等问题,目前无法大规模实现长距离商业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说,当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面临着市场规模还未形成、应用成本高、缺乏安全储运技术等问题,急需通过技术研发攻关来破解。

  低成本安全储运氢是实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解决推动这些技术与应用的瓶颈问题?“浦江正在探索形成产业链当中制造端、储运端和应用端有机结合的一条新路。”潘复生说,从这次会议上,可以看出浦江正在努力成为氢能发展的新变量,氢能产业的新沃土。

  会上,重庆大学镁基固态储氢与水解镁材料浦江产业化落地项目正式签约。这是潘复生领军的团队针对氢气储存与运输痛点研发出的新技术,固态镁基储氢,即通过氢气与镁合金的化学反应,把氢气“装进”固态材料中。需要使用氢气时,再使用专门装置,通过化学反应把固态材料中的氢气释放出来。这样一来,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对象就是固体材料,更安全,容量更大。实际操作中,可以把材料制成圆柱或砖状或片状,配合专门装置,应用场景更广阔。

  浦江是“义甬舟”氢走廊的前沿区域,具有“双圈交会”的区位优势,配套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氢能储运体系构建提供天然沃土。同时,浦江以水晶、绗缝、挂锁三大传统产业为根基,以光伏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将氢能核心装备制造等作为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形成了“传统+新兴+未来”的梯次发展格局。这种稳扎稳打的产业体系构建,为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依靠。

  “浦江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作出了战略规划;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很多产业都和氢能的使用密切相关;重视技术合作和开发,有利于应用技术突破。”潘复生说,用氢、制氢、运氢都必须有相应的装备来保证,浦江相应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正在形成配套。“这次氢能会议,浦江把全国相关的力量整合在一起,探讨研究推动产业链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很有战略眼光。”

  未来发展当中,浦江怎么做?“首先要强化氢能战略重要性的宣传,其次要突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要做到政策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潘复生强调,浦江要探索更有效率的技术和产业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出台制度管理新模式,将更多的权限下放到企业,下放到科技人员,下放到市场用户。最后,要强化平台建设,要支持打造集成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与产业化的氢能创新平台,走出一条从制造端、储运端和应用端联动突破的新路,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作出一个样板示范。


康鹏:校企“双向奔赴”共促氢能产业发展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零污染、零碳排放等优势,被称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已成为我国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津大学教授、碳能科技董事长康鹏看来,浦江选择氢能这条新赛道,是地方发展立足实际的战略选择,更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

  “浦江的‘3+3+1’发展体系,把氢能产业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部分,可见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康鹏说,现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浦江想要成功,就要抢抓氢能发展窗口期,在布局上和发展方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其他地方的产业有所区分。

  众所周知,氢能产业链非常长,主要包括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四个环节。康鹏认为,浦江可以在制氢领域加重力量,发展产业布局。具体针对制氢产业,他提出了5个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开展制氢行业会议。组织行业会议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举行绿氢产业峰会或论坛,为行业内各方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这有助于宣传浦江的最新政策动向,也是一种招商引资。“像这次召开的氢能大会,其实就是在给浦江打造一张名片。”康鹏说,在学术方面,可以组织研究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对接和项目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行业发展。借助于行业协会,可以设立行业工作组,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会议和组织形式,可以搭建更加紧密的行业合作网络,推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其次,引进制氢行业人才。随着氢能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氢能领域的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等这些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加大引入将有利于制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要到位。“人才是关键。氢能行业涉及诸多专业领域,缺少人才,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落地。”康鹏说。

  然后,制定多样化制氢行业招商方法。除了常规渠道,要巧妙利用本地企业开展招商工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鼓励本地企业去扮演媒人的角色,吸引更多同行企业和潜在投资者参与氢能项目并到浦江落地。

  再者,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设立氢能发展基金,可以集聚各方资源,有效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的实施,从而取得更好的产业效益。建议筛选优质的基金管理人,从政府、企业和机构等多方筹集资金,明确基金用于支持氢能产业的研发、示范项目、技术创新等方面。

  最后,推动制氢示范项目。明确支持和推动本地的绿氢示范项目,作为可行性和市场吸引力的典范,以引导更多投资流入。“浦江正在建一个氢能产业园,这是一件有利于产业链聚集的事情。”康鹏认为,只有建好了产业园区,企业来看的时候,会感到上下游有依托,可以合作甚至抱团。对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就业,对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都有很好的帮助。

  这次氢能大会,康鹏是带着“任务”来的:代表天津大学与浦江签订氢能研究中心项目。据悉,这是天津大学首次与县域城市开展氢能领域合作。“天津大学的化工氢能学科全国领先,研究院建设起来后,我们的先进技术可以在浦江实现应用转化。”康鹏告诉记者,研究院的建设周期通常要3~5年,但从目前来看,1~2年就可以在浦江开始进行转化,实现产业化落地。

  天津大学将通过浦江当地的应用场景开发,将高校的一些新技术进行落地。以水晶行业为例,以往加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天然气,康鹏团队正在研究水晶加工过程中尝试掺氢。“掺用5%或10%……直至纯氢燃烧,使得水晶加工行业的能耗水平大幅下降。”康鹏说,浦江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天津大学将与浦江有机联合,落地孵化企业创业,为浦江氢能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