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08:15:02
来源: 无
作为一项利民、惠民之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让市民共享校园体育资源,这是列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和市民生实事项目。截至今年4月17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达到235家。开放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4月13日,不少青少年在婺城区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这里场地大,还免费,我经常和同学一起来打篮球。”住在附近的中学生小陈告诉记者,来这里打球的人什么年纪的都有,天气晴朗的周末人尤其多。
作为较早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之一,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深受周边居民欢迎。“老旧小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家门口的单位向我们开放,满足了我们的运动需求。”家住青春路社区的居民王先生经常带孩子一起来运动。他和孩子最爱在文化站健身房锻炼。健身房配备跑步机、划船器、动感单车等十余种健身器材。“去健身场馆要花钱,这里各种器材都能用,每天晚上过来锻炼,走两步就到,特别方便。”
记者看到,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除了篮球场、健身房,还有舞操房、乒乓球室,都免费开放,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由青春路社区负责运行。周一至周日上午8点半至晚上8点(午休时间关闭),向居民开放。“2020年对外开放,现在社区以及周边社区的很多居民都知道这里,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青春路社区工作人员小赖说。
金东区多湖街道综合文化站健身房位于东湄社区商业区,靠近数创大厦,每天中午和傍晚,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在这里健身。4月15日,一名年轻人在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我们单位就在隔壁,工作之余过来锻炼放松一下。”他说,健身房休息时段开着,他和同事都觉得很方便。负责健身房开放的多湖街道综合文化站负责人施越说,为了方便群众,街道干部轮流值班,原本晚上开放的场地现在周一至周日上午8点半至晚上8点都开着。
在金华,这样的“开门”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全市2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上线“浙里办”App,公开开放的时段、区域、项目,提供导航、预约投诉报修等相关服务。家门口的健身场地不断扩容,场地设施让运动更便捷,体育健身让生活更美好,群众强身健体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调查中,记者发现,机关企事业单位打开大门的背后,有些难题无法忽视。场地开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等困境。比如,开放场地以健身房、篮球场为主,类型稍显单一;有的场地开放时间短,体验难言满意;还有单位表示市民素质不一,管理存在难度等。
社会知晓度不高是当前的最大难点,部分场所未达到开放效果,比如,有的场地平均每天能容纳30人左右运动健身,但可能实际只有10人左右。
4月15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金东区金潭街与海棠东路交叉口的多湖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这里的健身房周一至周五晚上6点至9点对外开放。为了方便群众,该单位实施“一场两门”,外来人员晚上从侧门进入健身房。尽管场地管理规范,但在健身房锻炼的基本是内部人员。“外面很少有人来。”一名消防员说,单位地址相对偏僻,而临近村里的群众很少健身,因此来健身房开放的知晓度并不高。
在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部分市民:知不知道哪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已向社会开放,很多市民表示不知。“企业事业单位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是好事,资源共享,但我觉得还不够公开、透明。”市民黄先生建议,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明显的位置标注开放信息。
开放场地设施管理也存在挑战。青春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健身器材过了质保期,一些市民使用时乱扔乱丢、不爱惜公物,不仅造成维修成本高,还有安全隐患。“最近一个跑步机又坏了,居民用时不注意差点摔了。”该工作人员说,有人使用跑步机后不关电源,任由跑步机空跑,而值班的社区工作人员有其他工作,不可能盯着居民使用健身房。“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也没有相关的维护经费,出了安全问题该由谁负责。对我们来说,开放场地负担有些重。”
从长远看,场地开放要做得更广、更深,还需要因地制宜,在导入多方资源、创新开放形式、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多做文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