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偶然发现,历经烽火,兰溪鱼鳞图册珍档重生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2025-04-20 00:06:03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徐桢瑾 通讯员 章毅 文/摄

清同治兰溪鱼鳞图册,是迄今国内外发现的以县为单位最完整、最系统的鱼鳞图册档案。目前,兰溪保存有746册清同治年间攒造、民国时期补造的《兰溪县鱼鳞册》。那么,这些鱼鳞图册为何能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

上周,本端刊发《兰溪建成全国首个鱼鳞图册专题展厅》一文,其中提到抗日战争时期,兰溪几次转运鱼鳞图册。这次,我们好好说说这个故事。


县政府房舍内发现鱼鳞图册


在说抗战时期兰溪鱼鳞图册转运保护之前,得先讲一讲民国时期鱼鳞图册是如何被发现的。

1933年,兰溪实验县(实验县为当时一种特殊县政制度)成立,时任县长胡次威专设土地科,由陈开泗担任科长,举办土地陈报和清丈,开展地粮清查工作。清查地粮原本以正式测量清丈为基本,但测丈所需耗时较久,经费巨大,且当时人员缺乏,难以开展该项工作。

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某日,陈开泗奉命修整县政府房舍时,在一转角处的小屋内发现了清同治时期攒造的鱼鳞图册。关于发现鱼鳞图册一事,在他撰写的《回首八十年》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门上的锁已生锈,问老工友里面是些什么东西,都说不知道。”还有人说,里面住着“狐仙”,因恐惊动生事,一直未打开过门。陈开泗将这一情况上报给胡次威,得到的回复是:“不要迷信,把门打开看看。”

次日,他们打开屋门,看到屋内的一张木桌上凌乱地放着一大堆旧书,这些书尘封多年,无人动过。陈开泗随手取了一本看,发现书皮上写着“鱼鳞册”3个字,再看其他书也都是鱼鳞册,除少数遭鼠害、虫蛀或纸张接近腐朽外,大部分鱼鳞册都可以完整翻阅。

此前,陈开泗在浙江省民政厅翻阅档案时,就已知道鱼鳞图册的历史与性质。“我马上意识到,发现的鱼鳞册对整理兰溪实验县的土地会有很大帮助。”胡次威得知此事后,同样认为完全可以在现有鱼鳞图册的基础上,再行核实、测量清丈,能省却许多人力财力。

当时,他们以县府保存的鱼鳞官册为基础,利用各部、图“册书”手中所掌握的鱼鳞私册,对其残缺部分进行补(修)造,以此进行核对、复丈。最后仅用时8个月,就高效地完成清查地粮任务。



藏于山林免遭战火


得益于民国这一时期对鱼鳞图册的补造,鱼鳞图册不仅重现于世,也被保存下来,由当时的兰溪田赋管理处负责管理保存。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浙赣会战,于5月25日进攻兰溪。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为防止鱼鳞图册遭受兵燹,兰溪县政府开始了一场鱼鳞图册保护行动。

抗战时期,兰溪鱼鳞图册几次转运,主要存放在兰溪县甘溪乡(今兰溪市黄店镇)东坞村、张坞村,其间可能还转运至丽水景宁进行保存。

当时,兰溪田赋管理处决定将包括鱼鳞图册在内的土地册籍等,随县府工作人员一起迁移至研峰乡双牌村(今诸葛镇双牌村)。时任兰溪田赋管理处女埠征收分处主任徐肇壬竭力建议,将鱼鳞图册等地籍资料迁移至甘溪乡东坞村,意见被采纳后,鱼鳞图册开始了第一次转运。

为什么选择东坞村?因其村落人少山高,非常隐秘,便于转移保存。鱼鳞图册迁移到甘溪乡东坞村后,又由专人押运密藏于甘溪乡张坞村,这是鱼鳞图册的第二次转运。张坞村与东坞村地理环境相似,坞深林密,三面环山,位置十分隐蔽。

5月27日下午,侵华日军四路进兵,包围兰溪县城,双牌村未能幸免,那些寄存在双牌村的公物和私人行李都被焚毁。次日,兰溪沦陷。

兰溪田赋管理处在《为呈报事变时损失情形呈请鉴核对报备查由》中就曾提到:“所属各征收处之旧赋册串以及各项公物亦先后被毁,即有存留亦都残缺”。幸好,被保存在张坞村的鱼鳞图册等土地册籍逃过此番劫难。

1945年,徐肇壬在辞呈中亦提及此事,他说:“三十一年事变,本县鱼鳞坵地等册原决定迁移双牌,职因较熟悉本县地形,竭力向徐前处长贡献意见,迁移甘溪乡东坞村。当时各册原分设于五分处,漏夜集中赶运,现册籍勉强保全。”


辗转多地几无损失


尽管这次鱼鳞图册幸免于难,但因兰溪属于沦陷区,终究算不得安全。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此时,鱼鳞图册从兰溪县甘溪乡张坞村转移至丽水市景宁县进行保存。

鱼鳞图册是否转运至丽水景宁?目前尚未有资料可以明确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确有将鱼鳞图册转运至丽水景宁的想法。

兰溪市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钟晓峰任兰溪市档案馆副馆长时,曾翻阅整理馆内民国时期兰溪田赋管理处的所有档案资料。他发现,抗战时期关于鱼鳞图册几次转运的记载中,并没有丽水景宁的转运记录。仅有一则向上申请转运经费的档案中有提及此事,但究竟去没去过景宁,依旧无法确切得知。

后来,鱼鳞图册继续秘藏于张坞村。1943年7月,兰溪田赋管理处更名为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并于8月1日恢复办理土地推收业务,鱼鳞图册再次派上用场,用于筹征造册。

民国时期保存转运鱼鳞图册的木箱 由兰溪市档案馆提供

《为呈报事变时损失情形呈请鉴核对报备查由》档案资料 由兰溪市档案馆提供

待战事稍缓后,鱼鳞图册又开始再一次转运,从张坞村迁移至东坞村。当时,负责管理册籍的方君定前往甘溪乡,会同10名民夫于1944年1月8日将鱼鳞图册挑运至东坞村储藏。

现兰溪市档案馆还保存有两个当时存放挑运鱼鳞图册的木箱,箱子上贴有纸条,写有鱼鳞图册的字号以及对应的都图。在鱼鳞图册专题展厅里,也放有两个仿制的木箱。

徐肇壬考虑到,鱼鳞图册等土地册籍合并储藏于东坞,若遇事故容易造成全部损毁,应该分开安置,以保个别安全。经请示同意,1944年6月9日,鱼鳞图册转运至三峰乡上金村(今黄店镇大坞陈行政村上金自然村)妥善安置。

直至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8月31日兰溪县城光复,鱼鳞图册才被押运回兰溪城区集中保管,存于兰溪田赋粮食管理处。

历经烽火战乱,辗转多地,却几无损失,这批鱼鳞图册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如今,我们才有幸看到这份珍贵的档案。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