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1:10:17
来源: 无
这些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时常能够看见衣袂飘飘、广袖流云的汉服青年。他们身穿汉服互称“同袍”,尽显古典之美。在浦江县郑宅镇江南第一家景区,90后姑娘郑何思懿开了家汉服文化馆,成为当地汉服“同袍”互相交流的文化驿站。
这是她将热爱干成事业的第一步。在郑何思懿看来,汉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体现。她说:“我希望联动更多年轻人把对汉服的热爱经营成事业,让中国风美出圈。”
不爱潮服爱“古装”
回家乡创业开起汉服馆
郑何思懿是土生土长的郑宅人。2019年,她参加了在江南第一家举行的中秋拜月活动,让她彻底“入坑”汉服。“以前,我虽然知道汉服是传统服饰,但始终没有尝试穿着。那次,我穿戴整齐,并扮上妆容,一瞬间被传统美学征服了。”郑何思懿说,她在那次活动中认识了很多“同袍”,还听他们讲述着将如何进行汉服复兴。
那时,她的事业还在国外,心中却已悄然埋下复兴汉服文化的种子。2021年,郑何思懿还专门回国参加了吾镜文化与敦煌文博会联合举办的汉服走秀比赛“云裳华胄”初选赛,之后晋级到上海赛区获得第五名的成绩,从而成功进入全国赛。之后,她还连续参与很多大型汉服走秀活动,不断开阔了眼界。
闲时,郑何思懿就会在网上学习汉服相关知识,并时常与“同袍”探讨汉服文化。“我当时买了各个朝代的汉服,久而久之,对汉服的热爱之心愈演愈烈。”于是,郑何思懿果断回国,在家乡开起汉服馆,打算先从一名古镇的“青年汉服推荐官”做起。
走进郑何思懿所经营的懿江南汉服文化体验馆,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繁复华丽的汉服、璀璨精美的簪花、流光溢彩的配饰……看着不大的店面,选衣、试衣、妆造一应俱全。“不同顾客有不同偏好,有人喜欢华丽的唐风,还有人喜欢雅致的宋风或是端庄的明风,眉形、唇色、发饰等也需要与顾客选择的服饰和气质相匹配。”郑何思懿说,她会根据顾客的身材、喜好帮忙推荐适合的服饰,并按照顾客的五官和服装风格进行妆造设计。
“早些年穿汉服出门,总有人问‘拍戏呢’,现在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连退休的大姨、奶奶都喜欢到我的汉服馆来体验一把穿越。”郑何思懿笑着说。
助力家乡打造文旅新业态
期待年轻人用汉服唤醒传统文化
这两年,郑何思懿的汉服正逐渐由小众走向大众视野,越来越多人对汉服产生兴趣,汉服秀、汉服游园会、汉服展等活动也日益增多,甚至还受到外国友人欢迎。郑何思懿说:“有一名俄罗斯姑娘到店里体验汉服装扮,不仅自己‘买买买’,还通过视频向远在家乡的妈妈推荐。”
回想汉服馆刚开业时,郑何思懿也经历了低谷期。“当时江南第一家人流量有限,大家对汉服的接受度也不高。”那时候她就在思考,如何将汉服和古镇联系在一起,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去年,郑何思懿以郑宅镇“麟溪集”小镇青年市集为平台,开设簪花体验摊位,后来又参与了“麟溪集·宴中秋”主题系列活动。今年年初,郑宅镇打造水岸戏台、锦鲤游鱼投影、板凳龙灯等一系列旅游打卡点,郑何思懿又推出汉服游系列活动,不少游客穿汉服、做妆造夜游江南第一家,将汉服文化和古镇气息融合在一起。
“喜欢汉服的人,大多都喜欢国学、书法、古琴等传统文化,我正在与相关部门联系,希望让传统文化爱好者在江南第一家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郑何思懿认为,这样一来也能为家乡文旅带来人气。她说,她还想边经营汉服馆边进行汉服文化推广,在江南第一家定期组织汉服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汉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谈及未来,郑何思懿也有打算。“我希望携手古镇打造沉浸式剧本杀场景,让人们身穿汉服在古镇中闯关解谜,让历史照进现实。”她说,她的目标从来不是做网红店,而是让汉服变成日常穿搭的一种选择,用汉服唤醒传统文化自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