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6:58:14
来源: 无
4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说宣讲活动在虎鹿镇葛宅村火热开展。活动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核心,旨在激发青年一代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吸引了30余名青年代表齐聚葛宅村,共探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生态与人文共生之道。
活动现场,来自巍山镇的“北麓青年”宣讲团、虎鹿镇青年干部以及乡村创客团队代表各抒己见。葛宅村党支部书记葛煊炜率先分享了葛宅村的“蜕变史”。曾几何时,葛宅村是典型的“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村内40余处明清古建筑群、超80%的森林覆盖率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年轻人外流、古宅荒废、生态资源闲置等问题突出。
近年来,葛宅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生态修复工程,拆除违建2000余平方米,修复古水系与生态步道,用废弃石材铺设巷道,保留“原乡肌理”;同时,对27棵百年香樟、银杏开展“一树一策”保护,实施GPS定位挂牌,并推出“古树认养”公益项目,成功引入30万元社会资金。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自2020年起,村域负氧离子浓度提升25%,河道水质从Ⅳ类跃升至Ⅱ类标准。
巍山镇文化站站长、“北麓青年”宣讲团“00后TALKER”俞铭涵,结合文化IP赋能古村“活态化”的实践,阐释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价值。他介绍,葛宅村秉持“修旧如旧、见人见物见生活”原则,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焕发新生。巍山镇团委副书记陆景茜则以青年“归巢”工程为切入点,分享95后返乡青年将废弃祠堂改造成“榧香书院”的成功案例。这座集非遗展示、研学教育、茶咖空间于一体的综合体,带动周边20户村民年均增收2.4万元,生动展现了“青年流量”向“发展留量”的转化。
此次宣讲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青年互讲互进的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当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心中。当古老村庄与青春力量碰撞,“两山论”的种子正在葛宅村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