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金华味 闯天下丨一只酱土鸭的逆袭之路

2025-05-04 07:01:0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夏斌婷 周晗盛/文 赵创/摄

八婺烟火气,至味家乡情。欢迎继续关注金彩云客户端“追问”专栏推出的“金华味闯天下”特别策划报道,感受金华味道跨山越海的进击力量,倾听金华企业“创品牌拓市场”的蓬勃脉动。

大家好!我就是“楼氏叶家”酱土鸭,一只带着家族传承温度、从金华走向全国的“网红鸭”。要说我的故事,那得从金华市楼氏叶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献英祖辈的灶台说起,这份家传手艺是刻在我“鸭生”基因里的底气。


老味道+纯天然+不放弃+……=大市场

2018年,我“官宣出道”。那时候,楼献英和丈夫、儿子一家三口一拍即合,决定把祖传的手艺变成事业。1993年就闯荡闽南的楼献英,在熟食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被儿子一句“咱也搞个酱鸭帝国”点燃了DNA。夫妻俩扛着铁锅走街串巷找场地,活脱脱一部现实版“战士闯关”。终于,在某个烟火气十足的街角,支起了属于我们的江湖小据点,开启了“鸭生”冒险之旅。

创业初期,我可太“惨”了!那时候,我们鸭掌、鸭胗“一大家子”,因为卖相不够精致,在市场上根本没人多看一眼。夫妻俩看着堆成小山的卤味,急得直掉眼泪。但楼献英咬着牙说:“味道好就是硬道理!”

他们推着小车去夜市搞“不要钱随便尝”的疯狂促销,靠着祖传秘方的魔力、实打实的好味道,慢慢让食客们停下了脚步,从路人变成忠粉。

生意刚有起色,楼献英又皱起了眉头:“光靠味道留不住人,得让每只鸭都漂漂亮亮!”于是,他们白天做鸭货、晚上研究配方,一点点调整腌制时间、改良摆盘造型,硬是把我从“丑小鸭”改造成了酱鸭界的颜值天花板。

要说我的“杀手锏”,就是两个字——纯粹。别人用添加剂走捷径,我们偏要死磕纯天然。每只鸭都得是吃五谷杂粮、散养500天以上的“健身达人”,清洗时连淋巴、焯水后冒出的毛囊都要用镊子进行“微雕手术”。里面的甜味也都是来自纯天然的蜂蜜、麦芽糖。楼献英还把在全国各地学到的调味绝学,和祖传手艺比对钻研,让我既有百年老店的厚重,又带着新潮网红的灵动,直接在酱鸭圈“杀疯了”!

在坚守与创新中“飞”入千家万户

现在的我,可谓是“鸭界顶流”!3000多平方米的工厂里,师傅们每天要“打扮”1000多只我的“兄弟姐妹们”,节假日更是要突破2万只。50多家线下门店遍布大街小巷,快递小哥每天带着我们“飞”向全国各地,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食客对我更是青睐有加。

不过,哪怕原材料价格涨得再凶,我们也绝不涨价、不降品质。有人问楼献英为啥这么“轴”,她说,“砸啥都不能砸了口碑”“食客的信任比金子还珍贵”。

咱可不是老古董!时代在变,我也没闲着。电商风口一来,我们迅速更换小包装,走进直播间。未来还要搞智能生产线,让传统手艺和黑科技组CP,既要保留手工的温度,又要通过科技守好品控质量关。

这些年,最想感谢的就是一路支持我们发展壮大的金华政府部门——找厂房时帮忙牵线,办贷款时跑前跑后,连销售渠道都帮我们拓展。现在我家戴上了“放心工厂”“省级名特优产品”的荣誉勋章,还接入了阳光工厂和“浙食链”系统,生动演绎传统手艺和现代科技的跨界交响。

楼献英常说,一只酱鸭,也能带动一方富。这话不假——如今,“楼氏叶家”酱土鸭关乎着120余名老乡的生计,并链接起下属3家养殖基地,面积达80亩。自2018年起,150万余只鸭子的旅程从金华出发,把咸香的共富滋味,送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未来,我想和更多产业“组CP”,带着金华的味道,飘香到更远的地方。相信有这份倔强和坚持,咱们一定能让全世界都记住——中国金华,有只了不起的酱土鸭。大家等着瞧!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