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22:33:31
来源: 无
心理学上将高配得感定义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与接纳。拥有高配得感的母亲,既能坦然接受子女的爱,也能合理表达自身需求,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真挚的爱情、成功的事业。
“五一”刚过,与“母亲节”相关的各种商业炒作正轮番上演,妈妈们也陆续收到子女和另一半送的礼物。然而,除了美食、鲜花和礼物之外,很多人忽略了妈妈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当下,许多母亲陷入“牺牲型人格”——吃穿用度先紧着孩子、丈夫、老人,通过压抑自我需求换取家庭和谐,甚至形成“我不配被爱”的认知循环。
关于母亲节最好礼物的争议年年都有,其本质是两代人、三代人配得感差异的集中爆发。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性推让美食的母亲,其子女在职场中更易出现“我不配升职”的心理障碍——换言之,高配得感的妈妈才能养育出高配得感的子女,自信而不自负,懂得尊重他人。
与其争论“母亲节该送什么礼物”时,或许更应思考:如何让母亲不必在“感动”与“委屈”间挣扎?高配得感不是特权,而是每个母亲应得的尊严。让爱回归本质,从一句“你今天真好看”,到一次主动承担家务,改变或许就始于这些微小却真诚的瞬间。
康乃馨的芬芳无法替代日常的共担,朋友圈的祝福抵不过病榻前的守候,母亲们真正需要的节日礼物,是让365天都成为她们能安心地说“我想要……”“我值得这世间所有美好”的日子。
诗人余光中说:“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让我们好好拥抱一下那个为我们点亮生命之光的普通人。
5月5日的家庭聚会上,今年80岁的周大妈收到外孙女朵朵(化名)送的一条价值6000多元的品牌珍珠项链。却在欣喜试戴、拍照后小心翼翼地放回盒子,让外孙女拿回去配衣服,说自己年纪大了,不配用这么好的项链。周大妈的女儿也嗔怪朵朵:“花这么多钱买礼物,不如每周给外婆打个视频电话。”朵朵过完节就要回上海工作,她觉得视频电话的确要多给外婆打,但外婆不能拒绝那条珍珠项链。外婆年轻时是个大美人,操劳一生养大了妈妈和舅舅,朵朵从小就每天到外婆家吃晚饭,直到上高中住校。朵朵觉得,外婆的形象气质还有她对家人的关爱与付出,绝对配得上那条珍珠项链。
这一幕,折射出不少家庭看待母亲节的矛盾心态——商家渲染的“仪式感”与母亲真实需求的割裂。鲜花、珠宝、智能家电堆砌的节日表象下,母亲们真正渴望的是子女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与情感回馈,孩子则希望母亲能拥有高配得感,自信、欢悦地收下他们送上的美好,在任何年龄都活成最美丽的样子。
“每一件礼物都很美好,谢谢你们一如既往的贴心……”57岁的雨晴(化名)在朋友圈晒出儿子、媳妇送的母亲节礼物——一条玫瑰金镶白色贝母四叶草项链、一对同款耳环,还有两只适合春夏的品牌包。
雨晴是闺蜜群中少有的高配得感妈妈,虽然培养儿子竭尽心力,却不会在照料好老公儿子的同时忽略自己。这些年,她给自己买的衣物饰品数量不多,却件件是精品。之前,每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雨晴总因优雅得体的装扮收获儿子同学的一大堆好评,让儿子在学校很有“面子”。
儿子工作后,从第一次发工资到每年新年、母亲节和雨晴生日,都会送上护肤品、首饰、包包等精心挑选的礼物。每次收到礼物,雨晴都会晒出自己穿戴礼物后跟儿子的合影。“起初只是为了让儿子高兴,做个不扫兴的妈妈。”雨晴说,因为儿子的礼物,她认识了很多时髦或经典品牌,成为闺蜜圈里的穿搭达人,也因此更自信、美丽。儿子有了女朋友后,她跟媳妇很投缘,儿子儿媳一起挑选并送她的礼物就更合心意了。
“过了22年母亲节,女儿是上天给我的最好母亲节礼物,是老公和女儿让我成为母亲,女儿的降生触发了我的成长、蜕变。每一年,我都会收到老公用心挑选的花和礼物,我也会给妈妈送上我的礼物。女儿长大了,也开始送我礼物,这是我们家人之间不变的仪式感。”欢颜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丽雅是一位重视个人成长、拥有高配得感的女子,她已带领团队做了15年产后健康管理,社会身份后面的斜杠一直在增加——西蔓色彩个人形象设计师、植物芳香师、声音疗愈师……
陆丽雅说,女人应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自己的求知欲,在事业上精进不已。只有在自己喜欢的状态里,才能自信满满、让爱满溢,并传递给家人、员工。每年母亲节、新年、妈妈生日,陆丽雅都会给妈妈送鲜花、营养品、黄金饰品。“这些物质的礼物都是心意,而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节假日我回老家妈妈最开心,每次我离开时,她都会把自家的土货、好物装满我后备箱。”
去年10月,陆丽雅去北京学习、又去新疆上课,她选择自驾带上妈妈和女儿,去看她看过的风景、看她正在做的事情。“那段日子挺辛苦,可妈妈每天都眉眼含笑。我从妈妈对我和家人的爱里学习、感受爱,再把这份爱传递给老公和女儿,我女儿很小就学会传递与回馈爱了……我想,这应该是母亲节最重要的意义。祝愿每位母亲都快乐,都被温柔以待。”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