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14:58:58
来源: 无
农历四月初八正逢立夏,昨天你吃乌饭了吗?“四月八,吃乌饭”,对于金华人来说,这道来自老祖宗的“黑色料理”必不可少。垫在碧绿的桑叶上,是一颗颗乌黑发亮的糯米,撒上一层红糖,一口乌饭吃起来清香甜糯,这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老人常说,立夏吃了乌饭,蚊虫不叮咬。而乌饭除了这经典款,有人把它做出了更多花样:乌饭粽子、乌饭八宝饭、乌饭香肠、乌饭锅巴……甚至,乌饭叶还能制茶,乌饭茶也能打磨成粉,摇身一变,做成一款年轻人喜欢的抹茶冰激凌。把乌饭食谱越做越大的不是别人,正是金华乌饭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桂华。
5月5日是李桂华的大日子。金华山脚下,他郑重地给师父胡贡堂敬茶。70后的李桂华是高级烹调技师,获得金华市“八婺杰出金匠”称号,当天又刚拿到了2024年“浙江工匠”的荣誉证书。而今年83岁的胡贡堂是金华市高级茶艺师,先后试制了“箬阳龙珍”“金华佛手茶”“九峰银毫”等多款地方名茶,曾获国家地理标志“突出贡献奖”。
一个厨师拜师学炒茶?与全身都是宝的乌饭树(学名南烛)有关。乌饭树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取新鲜的南烛嫩叶和枝条,捣碎成汁,可做乌米饭,是杜甫《赠李白》中写道的“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也是苏轼笔下《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的“黄公献紫芝,赤松馈青精”。乌饭树的浆果,与蓝莓相似,可泡制色泽鲜艳的乌饭果酒……
其中,乌饭树的嫩叶尤为珍贵,每年谷雨前后萌芽。“太嫩了,根本舍不得下手拿来做乌饭。”李桂华说,前几年,他无意中采摘下乌饭嫩芽,试着放在土灶上摊炒,隔天发现其状似家里老人炒的土茶。“我拿水冲泡,有股独特的清香,喝了一口,味道不错!”于是,一条乌饭茶的新路径在李桂华心里萌发。他不仅联系了派驻婺城的金华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康金涛,检测乌饭茶样品的营养成分,为发展壮大乌饭茶产业做好可行性分析,还特意找到了胡贡堂学习制茶工艺,改善乌饭茶的口感及饮用的可适性。
“在李桂华来找我之前,我也没想过乌饭叶能炒茶。”与茶相伴30多年的胡贡堂第一次听到乌饭叶炒茶时,就认真思考了其可能性。这几年的春天,采了乌饭树头一茬嫩芽,李桂华就接胡贡堂来炒茶。一双颠锅掌勺的手伸入锅中,捧起青叶,不停翻炒。胡贡堂细心看着李桂华的动作,在旁不时指点。昨天,两人又在手工炒茶机前研究炒乌饭茶。“结合目前中医中药理论,乌饭树富含黄酮类、单宁类、酚类等成分,开发乌饭茶还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胡贡堂说。
乌饭茶的味道如何?李桂华直言今年60多斤的嫩芽只炒出了3斤乌饭茶。只见他从所剩无几的茶叶袋里抓了一把,开水冲泡,芽叶舒展呈汤色,闻起来不逊于绿茶的香味,喝起来口感清甜。乌饭树嫩芽实在少,李桂华和师傅还尝试了用普通的乌饭叶摊青烘炒。冲泡起来依旧有清香,相比嫩芽炒制的乌饭茶,多了一丝酸味。
带着这样一杯独特的乌饭茶,郭海阳和儿子郭杫烨在金华市乌饭生态庄园,参观起种植在这里的100多棵直径20厘米以上的粗壮乌饭树。“有不一样的味道,很香!”郭海阳抿了一口茶说。今年读小学二年级的郭杫烨嘴里则咬了一张嫩叶,更直接地感受乌饭叶的滋味,“有点酸”。
乌饭茶还能怎么做?李桂华想到了抹茶。烘炒好的乌饭叶放入机器,在0~5摄氏度的环境里,撵磨48小时,制成目数800以上的抹茶粉。抹茶的目数越高,粉越细腻,在水中分散得越均匀。一台抹茶机设备要5万多元,李桂华买了3台。用乌饭抹茶,他又开发了一系列的新品:乌饭抹茶冰激凌,加入冰块,就是一款有颜值又好喝的茶饮;乌饭八宝饭除了原先的芋泥、红豆沙口味,还多了一道藏着绿色的抹茶心……
除了乌饭茶、乌饭抹茶,当晚推出的养生宴上,一道结合金华两头乌与乌饭两种金华地方美食的乌米两头乌猪肉圆也让不少食客眼前一亮。“乌饭肉圆配馒头,今后生活有奔头。”金东区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王惠仙当天作为活动主持人,用她擅长的道情讲述了李桂华与乌饭的故事,吃到新品,又即兴编了好几句词。
“目前我已经种了30亩左右的乌饭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打造一片结合采摘游学等体验的乌饭茶园。”李桂华心中的目标依旧是持续开发乌饭产业,“不光四月初八,大家能吃到乌饭,一年到头,都能吃到各种美味的乌饭产品。”感动于李桂华的专心钻研和不断创新,当天,胡贡堂正式收李桂华为徒。他将一本红色封面的《治家略》送给徒弟,作为拜师的回礼。近来翻阅青阳胡氏湖前村先祖胡炜所著的《治家略》,胡贡堂惊喜地发现写于260多年前的书里,在四月一节的最后一段,载有“初八……俗有造青精饭者,名乌饭。有乌饭树(书名南烛),叶与子皆可取汁染饭,若常食,可延年”。“于我而言,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李桂华说。
(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