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我们坦洪乡的农创客⑥从金融领域跨界梯田种植的陈林寿

2025-05-06 15:43:54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立夏之初,海拔1018米的坦洪乡上周村已是一片繁忙:无人机低空穿梭,精准播撒有机肥;戴着草帽的村民弯腰俯身,将一株株高山西瓜苗、玉米苗埋入温润的土壤。在上周村这片千米高山梯田上,浙江富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林寿正指挥着“立体农业”布局——上层套种旱稻,中层培育高山西瓜,坡地穿插白芨药田。

2315c597274bae58a53a9a845439053.jpg

高山西瓜6月中旬就能上市,旱稻试种成功后,高山抛荒田就更有盼头了!陈林寿指向远处翻整好的地块,眼中满是希冀。而看着他的粗布工装沾着泥点,脚下布鞋却踩得利落,根本让人无法想象,此前他的日常是穿着笔挺西装和锃亮皮鞋的金融从业者。

从金融行业转战农业,这位跨界“新农人”依然把“天时”算得分毫不差——去年他仅用半个月完成高山梯田标准化改造,今年又借无人机将施肥效率提升3倍以上。

1745739654233.png

01
跨界转型:金融思维赋能农业效率

时间就是效益,山区农业更需要科学规划和快速执行。陈林寿的字典里,“效率”是核心关键词。2024年,他带着金融行业从业多年的敏锐嗅觉跨界农业,选择在坦洪乡扎根。面对山区土地抛荒、劳动力外流的现况,他迅速行动:从政策协调到土地流转,再到播种,仅用半个月便完成50亩旱稻试验田的落地。

b7e7994497b240d084f9e366ee83314.jpg

陈林寿坦言,这一速度的背后,是坦洪乡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当地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简化审批流程,为富元农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去年旱稻试种成功,亩产可达400公斤,已带动周边6个村200亩抛荒田复耕。

02
旱稻试验田:破解山区“非粮化”难题

坦洪乡地处山区,传统水稻种植受限于灌溉条件,高山梯田的抛荒率非常高。为破解这一难题,陈林寿引入节水抗旱稻品种,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在塘齐村打造50亩旱稻示范基地。这种旱稻亩产达375公斤,节水400吨/亩,不仅解决了灌溉难题,还通过雇佣村民务工,带动户均年增收3000元。

2024年12月,旱稻丰收节上,陈林寿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在陈林寿看来,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真正让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有更好的出路,通过“旱稻+”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坦洪乡,了解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而对坦洪出产的农产品更有认同感。

“今年我们将旱稻种植的海拔将突破千米,这在全省尚属首次。”陈林寿说,他们是先行者,农民们看到效益自然会跟上来,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激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让这片高山梯田回到丰盛的时候。

03
产业融合:订单农业打通市场脉络

除了粮食安全,陈林寿瞄准了山区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种植中草药白芨与连翘,打造“药香花海”景观。这一布局不仅提升了土地附加值,还与旱稻、高粱酒等产业形成联动。

他深知,药香花海的打造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将这片沉睡的资源激活,让坦洪乡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通过中草药的种植,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整个乡村的全面振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林寿与团队成员们精心规划,从选种、种植到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他们还与当地的农户紧密合作,传授种植技术,提供种苗支持,让农户们也能够参与到这一产业中来,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6518b994c2eea9d0401e86d3a1624a7.jpg

采访当天,陈林寿举起手机视频连线广东客户,“环境检测报告显示,咱们这块地重金属的影子都找不到,这块地种植的白芨完全符合美妆原料标准!在上周村这篇土地上还规划了白芨种植,尽管现在还没到时节,但凭土地监测报告,就已经获得了广东多家美妆企业的订单,预计亩均收益超3万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