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4:11:19
来源: 无
1949年5月7日,是金华解放日。“一幅书法作品,背后是一段金华解放后的历史记忆。”当天,家住婺江新村的李建华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他珍藏已久的书法作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为篆书,内容是曹操的诗《龟虽寿》,落款为冯起,写于1983年。李建华说,该作品是金华解放后的首任地委书记冯起写给老战友李子正的,而后者正是他的父亲。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初心。
时间的脚步行进了76年,现在很多金华人也许未必知晓冯起这个名字。但当我们再次回望金华解放的历史时刻,便能找到冯起的身影,他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冯起(右一)
1949年5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金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暂行政权机关职能,十一军军长曾绍山任主任,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刘华清任副主任。同年7月,十一军调离金华后,三十五军接替驻金,副政委张雄兼任军管会主任,冯起任副主任。1950年2月,三十五军奉命他调,冯起为军管会主任。此后,市军管会的工作逐步移交给地方政府,自然终止。兰溪、永康、武义、汤溪等县解放后,也迅即成立了各县军管会。与此同时,从山东鲁中南区二、三地委抽调组成的南下干部大队709人奉命接管金华。
1949年浙江省委任命的各地市委领导名单,其中第八地委(金华地委前称浙江省第八地委)书记冯起任命文件原件
1949年5月2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浙江省第八地方委员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八行政区专员公署在金华成立。下辖金华、兰溪、汤溪、义乌、东阳、浦江、永康、武义等8个县委和县政府,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冯起成为了金华解放后的首任地委书记。同年10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将第八地委改称为中共浙江省金华地委。同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任命三十五军副政委、金华市军管会主任张雄为地委书记,1950年2月,张雄随三十五军调防,金华地委书记仍由冯起继任,同年4月,冯起调离金华。
“冯起生于1908年,山东邹城人,是1932年7月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在金华主政的时间虽不长,但他在金期间决策、领导和建设了湖海塘水电站,为解放初期金华发展出了不少力。”李建华说。而这座水电站对于金华老百姓而言意义非凡,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座、也是华东地区最早建成的小型水电站,曾照亮了金华城区半个多世纪。
“这幅书法作品,我父亲一直挂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作为对老战友的深切怀念。”李建华说,他的父亲李子正与冯起同为邹城老乡,又是老战友,还都与金华有着不解之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子正一直在金华工作,担任过中共金华地委常委、金华县委书记,浙江师范学院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
1950年1月28日,冯起(前排居中)在苏孟进水渠旁,与35军副政委张雄在一起(前排右一)
李子正和冯起的交情,浓缩于一幅书法作品之中。二人惺惺相惜,既有并肩作战的革命友谊,又有建设金华的接力使命。
从零到一的过程往往是最艰难的,因为这个过程需要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地突破常规。
新中国成立前,金华城区缺少水电。当时城区人口只有4万多人,白天还人来人往,一到晚上却都暗淡无光,只有比较热闹的西市街,还可看到灯光闪闪,唯一的长乐戏院点的却是几盏煤气灯和电石灯。那时的金华人十分渴望修建一座水库和电站。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金华城区照明和金华城南湖海塘下游城南、秋滨等乡镇15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1948年原浙江省水利局金华江水利工程处徐焕章、韩继绍等人通过勘测设计曾提出建设金华湖海塘水力发电暨灌溉工程的方案。
这个方案曾向上数次报告,但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忙于打内战,从未过问此事。直到1949年,金华解放。徐焕章和韩继绍再一次提出兴建金华湖海塘水力发电暨灌溉工程。在接到此方案后,当时兼任军管会主任的张雄高度重视,马上会同金华地委书记冯起等党政领导进行了实地勘察。
1950年1月2日,浙江省和金华专区第一个水库和水电站——金华湖海塘工程终于动工了。韩继绍在《金华水利五十年》一书中对湖海塘水电工程的建造过程作了详实记录。“从梅溪拦河坝到西关尾水渠,全线长20公里的工地上,每天集中四五千人的群众大军日日夜夜的投入施工,场面非常壮观。”10月25日,湖海塘水电站正式向金华城区供电。不仅满足了城区4万人的生活用电,也解决了湖海塘下游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金华城区一片光明,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湖海塘点亮城市的灯,也点亮百姓的心。
此后,数十万群众奔赴水库工地一线,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创造金华特色的水利系统工程。1950年冬至1952年春,金华各县动工兴建的小型水库就有30多座。
“我的父亲到过很多地方,金华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他就是在金华时脱下军装的,是他开始服务地方的起点。”家中兄弟姐妹5个,72岁的冯云是冯起最小的女儿,家住上海的她说起金华,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父亲不少老照片,都是在金华拍摄的。陌生的是,父亲从未跟她说起过在金华工作的故事。
冯起全家照片,前左为冯起,后右为女儿冯云
直到4年前,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给她寄了一些书籍资料,书里记载了冯起在金华工作时的故事,这让冯云感慨万千。她一直想着能有机会到金华来,再走一走父亲工作过的地方。由于身体原因,她一直未能如愿。
5个儿女中,冯云陪伴父亲的时间最长。冯起对家人要求很严格,唯独对小女儿冯云格外疼爱,她还记得,小时候经常骑到父亲脖子上玩。
“我印象中的父亲对党和国家信仰坚定,意志坚强,性格耿直豪爽,不讲究吃穿。对子女要求严格又很慈爱,还记得小时候经常骑在他脖子上玩,对长辈孝顺,他曾告诫我们要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冯云说,恢复高考时,冯云在父亲的鼓励下考上了山东医学院,本世纪初转到上海瑞金医院工作。
看到父亲赠送给李子正的书法作品,冯云感到很亲切。在革命年代,冯起曾被捕入狱。“我父亲酷爱写书法,即便是在监狱里,他也没有停止写字。他的隶书及篆体都很见功底,也会有求必应送给亲朋及战友们。”2001年,93岁的冯起病逝于济南。冯云特别感动的是,过去这么多年,在金华还有不少人惦记她的父亲。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