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06:51:02
来源: 无
当下,为“流量焦虑”裹挟的文旅宣传乱象频频引发争议。从“双人体重不超300斤享半价”的虚假促销,到同质化的“网红局长变装秀”,一些地方文旅宣传逐渐偏离了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的本质,陷入“为流量而流量”的套路化泥潭。
文旅竞争的下半场,拼的是细节、温度与创意。今年“五一”期间,横店影视城、义乌商贸城、婺州古城游人如织;双龙风景旅游区、游埠古镇等一批有金华地方特色的景区,吸引大批市域外自驾游游客争相奔赴。
金华具有“浙江之心”的区位优势,以文化破局,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不“擦边”的文旅宣传照样火,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常年火,其实不稀奇。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国内有些地方将文化符号简化为猎奇标签,将地域特色异化为庸俗表演,甚至以“擦边”“扮丑”博取一时关注。虚假宣传与浮躁心态的背后,是文旅行业对流量经济的过度依赖。这种舍本逐末的逻辑,不仅损害游客体验,更让城市形象在“千城一梗”中模糊失焦。舍本逐末的营销逻辑,不仅透支地方文旅的长期口碑,更可能让游客对“诗与远方”的期待落空。
金华文旅宣传要深挖文化内核,在差异化中增强竞争力。金华拥有3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婺州窑的千年窑火、东阳木雕的精妙技艺、浦江“江南第一家”的耕读传统,都是独特的文旅资源。与其跟风“变装秀”,不如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开窑授课,让游客体验木雕刀法的轻重缓急,让古村落、老街巷成为沉浸式体验新剧场。
金华文旅宣传还要不断推动业态创新,优化迭代体验场景。依托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义乌国际商贸城等既有IP,我市推动“文旅+体育”“文旅+电商”等多维融合,持续开发高山露营、非遗市集等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实现从“打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升级。业态不断创新,游客纷至沓来。
当流量退潮,唯有扎根文化、真诚待客的城市,才能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大有作为。期待金华文旅产业更出圈、长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