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0 07:10:05
来源: 无
前不久,我们在金彩云客户端推出了特别策划《“唤醒”旧时光|光影里的故乡情,镜头外的新征途》。该策划借助AI技术,将金华摄影师徐军于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一组老照片“重焕生机”。那些曾被岁月尘封的动人故事,再度鲜活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在这些承载着往昔记忆的老照片里,有一张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是连续八年获得浦江县“售粮状元”称号的江跃进。彼时的他,正值意气风发之时,头发乌黑发亮,留着干净利落的小胡子,整个人精神抖擞。他站在镜头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自然地比出“耶”的手势,将当年丰收的喜悦与售粮的自豪,毫无保留地传递到我们眼前。这一瞬间被相机定格,成为那个时代农民辛勤劳作、收获荣誉的生动见证。
5月8日那天,大雨倾盆而下。记者驱车一路颠簸,来到浦江县杭坪镇石宅村,见到了这位曾经声名远扬的“售粮状元”。
1958年,江跃进出生在浦江县杭坪镇派顶村,15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7岁开始担任生产队植保员,负责种子的催芽、育秧、除虫施肥和田间管理等工作。5年后,他担任派顶村科技组长,负责全村各生产队的科学种田事宜,并积极试种杂交水稻,努力提高水稻亩产和稻谷质量。
江跃进虽只有小学文化,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20世纪80年代,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在浦江县逐渐兴起,江跃进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杂交水稻制种培训活动,虚心向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人员学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杂交水稻制种方面的优秀技术人才。
1982年,浦江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江跃进被县种子公司聘请担任杂交水稻制种辅导员,先分管杭坪、石宅200多亩水稻田,后安排到全县各地开展巡回辅导。他精湛熟练的技术和热情服务的态度,赢得了广大杂交水稻种植户和种子公司的一致好评。
担任杂交水稻制种辅导员的经历,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江跃进制种技术水平和能力,也激发了他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和提高制种产量、质量的热情和动力。1990年,江跃进承包了县良种场的18亩土地,而后又承包了县农科所、平一村的100多亩土地,至1995年共承包了150亩土地,全面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积极承担繁育种子任务。
“我耕的地,平平整整的。这活儿看着简单,里头门道可多着呢,一般人没我这耐心和巧劲儿,还真弄不好。”1990年至1999年为期10年的承包期间,江跃进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吃苦精神。一年到头,他扎根在田间地头,全身心扑在农事上。夜晚,他常常就睡在田埂旁简陋的草棚里。凌晨起床耕地,白天劳作累了,他也不讲究,随便找个地方打个盹,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忙碌的农事之中。
话语间,江跃进从楼上拿来一沓曾经获得的奖状、证书展现在记者眼前。金华市劳动模范、全县粮食高产攻关竞赛活动二等奖、全县种粮大户第一名、全县种粮大户生产竞赛第一名、种粮大户竞赛先进奖……那些纸张虽已泛黄,证书的棱角也稍有磨损,但每一份荣誉都是精心收藏的珍宝,静静诉说着他过往在农业领域拼搏奋斗的故事。“1996年的时候,我还获得了手扶拖拉机和冰箱的奖励。”江跃进笑着说。
“我呀,一般都不怎么待在店里,太闲。”如今的江跃进,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农资经营部,店里堆满了化肥、种子、农药等各类农资产品。不过,店里的生意并不算红火,有些清闲。
平日里,他会骑上电动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赶到城里打零工。挑担、犁地、搬砖,什么活儿他都干得来。“在那儿打零工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个岁数的。年轻人啊,都嫌这些活儿太累,体力也跟不上我们。”谈及当下的生活状态,江跃进表现得极为淡然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豁达,好像在告诉记者,像他这个年纪,仍然是闯荡的时候。
采访对象提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江跃进依然保持着土地赋予他的那份质朴与坚韧,用最朴实的方式续写着属于劳动者的生命诗篇。正如那些被AI技术唤醒的老照片,在时光的长河里,总有些精神会永远鲜活,历久弥新。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