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护士节专稿 | 血透室的故事,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

2025-05-12 07:01:0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赵如芳

今天是护士节,和医师节、教师节、记者节、人民警察节一样,护士节是行业性节日,一年一度,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也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尊重这个从业群体。

截至2024年年底,我市注册护士有3万人左右,他们身着白衣,救死扶伤,温情陪伴,呵护着生命的尊严。病人来了又走,他们的岗位和职责不变,在琐碎的劳动中,总有一些特殊的瞬间,让他们超越平凡,切身认识到白衣天使的价值。这个护士节,我们聆听了3位护士的心声,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尽心尽力的真情,以及对南丁格尔精神的践行。

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血透室护士长 余美芳  

我在广福肿瘤医院血透室工作了19年,我觉得自己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要不然,我真想把自己在血透室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拍成电视连续剧,让大家了解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其实,当护士有很多科室可以选择。如果时光倒流,我依然会选择到血透室。因为这个科室不一样,病人一般是肾衰竭患者,血透是他们得以维持生命的替代治疗方式,一般一周要来做3次血透,直到生命的终点。现在,有些父母和子女一周未必能见上几面,而我们和病人常常见面,处得像家人一样,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和我们说,每个患者家里是什么情况,我们一清二楚。除了医患关系好以外,血透室的工作专业性比较强,90%的活儿由护士完成,在这里更有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

在血透室工作,我们给予病人身心照护,一个个病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呈现出的人间百态,也在精神上影响着我,让我容易知足,明白人生的幸福是简单而健康的生活。我遇到一名四五十岁的患者,家里并不宽裕,但她很积极地面对疾病,从不抱怨。看到她那种状态,我就会觉得,真正的勇者,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要说在哪一刻认识到了护士的价值,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样的时刻太多了。

现在都5月了,我们办公室里还有笋,都是患者拿来的。他们自己种的菜吃不完,也会拿来和我们分享,特别声明没有用过农药,你说我们的心里暖不暖?

有一名70多岁的大伯,在我们这里透析多年,后因肝衰竭离世。给他办完丧事,他的老伴来到我们办公室,感谢我们多年来的关照。很多病人说,血透室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的家庭也把我们护士当成了其中一员。

还有一名姓田的阿姨,刚来做血透的时候,孙子才10岁,她担心自己不能看着孙子长大,把首饰等贵重物品都留给孙子。孙子不要这些,只要奶奶平安长寿。我们知道后,就鼓励她积极面对,她渐渐放下忧虑。后来,她的孙子考上了研究生,她见证了这一喜悦时刻。去年,我们根据田阿姨的经历拍了一个短片,感染了不少人。田阿姨现在把我当女儿看,说她现在每天都很开心。

有一名从铁路系统退休的大伯,在我们这里做了多年血透,后来患上肺癌,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拿出600元钱递给我,说他没有力气出去了,让我拿着钱去买双舒服的鞋子,我每天在血透室跑来跑去,脚一定要养好。我当时眼泪都流下来了,他这是把我当女儿看了啊,就像我的爸爸一样。这笔钱,我拿去帮他交了住院费。不久,他离世了。今年是他离世的第10个年头,每次想起他当年的话,我仍然会心生暖意。

有一个丽水人患了尿毒症,孩子还在中学就读,他以为天塌了,来到我们这里后,我们告诉他,只要他配合,可能会再活二三十年,他顿时觉得有了奋斗的意义。从那以后,他每周几次开车来金华做透析。现在,他老家所在的医院增加了透析设备,他不用长途跋涉了,但他还是要到金华来,他说不换了,这里温暖。

血透室里的故事讲不完,这些素材一点不比电视连续剧里的逊色,可惜我没有精力和能力来创作。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觉得有价值有意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