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07:09:01
来源: 健康时报
骨质疏松,它不仅会导致骨痛、骨折,甚至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尤其是脆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髋部骨折发生的1年内,约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因此致残。据估算,我国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和疾病的严峻危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健康骨骼”放到战略高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起了“骨力计划”,旨在帮助各级医院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骨松高骨折风险患者的体系,降低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并与国际骨松基金会(IOF)提倡的全球FLS(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理念接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理。
为了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健康时报联动多家FLS最佳实践金牌认证医院,共同打造#人生这“骨”劲儿 骨健康系列项目。
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就占到51.6%。
为什么中老年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质疏松临床中心主任徐又佳教授介绍,这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对维持骨量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其减少会导致骨骼的代谢受到影响,骨密度逐渐降低,骨骼变得脆弱,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绝经后妇女因骨松发生脆性骨折后,1年内再次骨折风险是常人的5倍。
这些骨松症状别忽视
一个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的症状往往很隐匿,容易被忽视。据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较低,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7.0%,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3.7%。
许多患者像钱奶奶一样,平时身体有些疼痛,但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骨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钱奶奶是一位菜农,她回忆说:“我以前卖菜的时候,总是这里痛那里痛,但咬咬牙就过去了,没想到后来会这么严重。接连发生了几次骨折,做了好多次手术。”
骨质疏松不仅会导致疼痛,还会让骨骼变脆,甚至身高变矮。钱奶奶说:“我就是感觉自己越来越矮了,后来连弯腰都不敢弯,害怕一不小心就骨折了。”
徐又佳教授强调,一旦出现骨关节疼痛、轻微力量导致骨折、身高变矮、驼背等表现,就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及时进行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DEXA)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当骨密度T值小于-2.5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补钙晒太阳是基础
科学治疗是王道
患上骨质疏松后,钱奶奶进行了多次治疗,但病情却没有什么改善。在徐又佳教授诊疗下,钱奶奶开始接受创新药物治疗,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她开心地说:“这两年来,在徐医生这里情况好多了。现在每半年打一针,没那么痛苦了,白天晒晒太阳,有时还打打牌。”
确诊骨质疏松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骨密度。徐又佳教授表示,“许多人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存在误区,认为只要补钙就能治好。但实际上,骨质疏松的治疗远比补钙复杂得多。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