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救命的4分钟!高铁乘客突发心脏骤停,同车金华医生“教科书级”施救!

2025-05-13 08:11:4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朱静怡/文 通讯员 丁敏/视频

5月12日23时30分许,一则关于抢救高铁急性心梗乘客的新闻在CCTV13《24小时》播出,事情发生在上周六的金华站,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5月10日傍晚,G2109次列车正在驶往金华站,一名气度儒雅的老人在座位上突然露出了痛苦的神情。他一手捂着胸口,向迎面走来的乘务员呼救——

“乘务员同志,救救我,我的胸口好痛。”老人声音逐渐微弱。

乘务员立刻快步上前。老人的情况急转直下,勉强支撑着说完这句话后,很快就失去了意识。

乘务员当机立断,通过列车广播发出寻医信息。

同车乘客在听到广播后很快有了反应。一名中年男子迅速赶到老人所在的车厢。“我是医生,让我看看。”

医生及时赶到,让围观乘客焦急的情绪稍稍放松了一些。这名挺身而出的医生是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钟鸣,当天他从杭州出差回金华,恰好乘坐同一班高铁。

钟医生协助乘务员和乘警将老人从座位抬到平坦的过道平放,立即对老人进行评估,同时提醒乘务员和乘警拨打电话给下一站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呼叫120,让救援人员在站台等候。

“面色青紫,呼之不应,颈动脉触摸无搏动。”从医多年的经验告诉钟鸣,老人突发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哪怕距离下一站只有不到10分钟,哪怕急救人员已到站台等待,这短短几分钟也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钟鸣二话不说跪在一旁进行心脏胸外按压,随后帮老人抬高下颌,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分泌物。一下,一下,持续的心肺复苏非常耗费体力。作为一名心内科专家,他内心十分清楚此刻每一次按压对老人都至关重要。一旁的乘务员和乘警主动要求替换,在钟鸣的专业指导下,接力为老人进行心脏按压。

1854分,G2109平稳停靠在金华站8号站台,铁路金华站工作人员和120医护人员携带除颤仪到现场。老人迅速被安放在站台上,在持续心脏按压的同时快速连接除颤电极,钟鸣发现监护提示“心室颤动”,遂协助120急救人员对老人进行除颤,经过2次电除颤。老人终于恢复了正常心跳,也逐渐有了自主呼吸。

当得知老人即将送往金华市中心医院急救,钟鸣终于松了口气,“因为那里有我们专业的心脏急救团队。”

19时19分,飞驰的救护车将老人送到了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此时,医院已开通绿色通道,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医生立刻为他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置入支架开通冠脉,术后送入ICU。

“院前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到了一线生机。”5月11日,重症医学科三病区主任邓鸿胜介绍,经过严密的监护、治疗,患者神志清楚,没有神经系统损伤,其他生命体征也逐渐平稳。

5月12日下午,老人从ICU转入心内科二病区病房。他的大姐和女儿也已从老家赶了过来。

老人姓邓,今年63岁,是一名退休教师,这次出行是要到衢州参加一个文化活动。

“我住在四川省西昌市,你们知道吗,就是发射卫星的那个地方。”此时的老人精神状态不错,只是说起当天的经历仍有些心有余悸。“应该是旅途太辛苦了,又是飞机又是高铁的,身体扛不住。”老人说,自己平时身体很好,以前也没什么基础疾病,这次突发心梗让他犹如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老人说,其实向乘务员呼救后他就失去意识了,并不知道是谁施以援手,醒来以后才从其他医护人员讲述中拼凑出获救的过程。5月11日,钟鸣还是有些牵挂老人的病情,特意去ICU看望了他。看到他明显好转,这才放下心。

“幸运啊,遇到好人了。”邓先生感激地说,要不是钟医生和乘务员们第一时间为他进行抢救,他很可能都见不到家人了。

“金华人真好,浙江人真好。”他冲着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