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4:48:28
来源: 融磐安
5月中旬,从磐安县方前镇民范村沿着方山线一路向炉田村行去,所过之处皆是成片的绿色。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山坳间都是郁郁葱葱的杨梅树,颗颗青涩的果子在梅枝间俏皮挺立,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看,这根枝丫上结的果子太多了,为了保证杨梅成熟后的品质,我们要进行疏果。”磐安县庄家山家庭农场的杨梅基地内,炉田村党支部书记沈天利托起一簇挂着青果的枝条,一边介绍一边精准摘除小果、畸形果及病果。通过“精心修剪”,最终每枝仅保留1到2个发育饱满的果实,它们将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并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不断膨大、转色,变成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优质杨梅。
炉田村坐落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巅,昼夜温差大、气温较低,因此这里的杨梅甜度高、口感佳,成熟时间比仙居、慈溪等地晚,实现了错峰上市。该村的杨梅通常在6月底成熟,采摘期可持续到7月中旬。近年来,亲子采摘游火热,这里的杨梅供不应求。
然而在二十多年前,这些杨梅树还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能变成如今强村致富的主要产业,背后离不开沈天利等种植大户的努力。沈天利回忆,2000年,因为看见仙居杨梅的火爆,自己便也想借着炉田村的高海拔优势,种植高山生态杨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包括沈天利在内的3户农户开始种植东魁杨梅。
头几年,因为缺乏管理经验,炉田村种植的杨梅口感并不好。沈天利和另一名种植大户沈小庭自费从仙居请来了两名“老师傅”,指导村民进行杨梅树的修剪、养护和管理。炉田村逐渐发展起杨梅基地,种植户越来越多。如今,炉田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杨梅。目前全村杨梅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亩,其中100亩是今年新栽种的,已产果的200亩杨梅树亩产值在5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杨梅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但各类问题也接踵而至。沈天利发现家乡的杨梅产量虽然大,但是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卖上理想价位,种植收益难以保障。为进一步扩大炉田村杨梅种植规模、做大做强杨梅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沈天利成立了磐安县庄家山家庭农场,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会等方式,大力推广杨梅种植管护技术,拉高杨梅品质“水位线”。近段时间是杨梅品质管理关键期,沈天利就邀请了同样种植杨梅的村民来帮忙疏果,既给他们就业机会,又能教他们相关技术。
一颗杨梅,串一方山水、兴一方经济。沈天利依靠手中这颗“好杨梅”,串起了家乡的山水灵韵,兴旺了家乡的特色产业,带领村民们蹚出了一条共富之路。沈天利表示,未来他将持续加大杨梅的推广力度,带动更多村民种植杨梅、种好杨梅,让这颗“红果子”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