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4:48:31
来源: 无
清晨,坦洪乡上坦村的山坡上薄雾渐散。杨丽红握着铲柄的指节已磨出老茧,丈夫潘欢庆站在一旁,将糠倒入新收的浮萍中,袖套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它们一天吃两餐,这是今天第一餐,每餐都得现配。”潘欢庆笑着介绍。干净整洁的猪舍里,夫妻俩翻动着猪食铲,在“沙沙”的搅拌声中,40余头“两头乌”闻声而起,乌溜溜的眼珠倒映着这对夫妻“猪倌”的身影。
跨界转型 走上生态养殖路
2019年,杨丽红经营的百货店歇业。“要不试试养猪?离家近,时间又自由。”杨丽红划着手机屏幕的眼睛突然发亮,她偶然发现的生态养殖帖为生活点亮了新方向。起初,杨丽红想养普通的饲料猪,但查阅资料发现养饲料猪气味重,又容易污染环境,最终决定养殖生态猪。
潘欢庆全力支持妻子的决定,立即着手实施,他们盖好猪舍就买回了第一头猪。“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头猪,已经6岁了,现在不繁殖,‘退休’养老了!”夫妻俩拍了拍眼前的“两头乌”,语调像在介绍家人。
垦荒织绿 实现种养结合
为了实现种养结合,夫妻俩还流转了20多亩地,当时地里肆意生长的黄茅草足有两人高,手脚麻利的杨丽红一天就能清理一亩地。经过辛勤开垦,他们按农时播种作物,尽管终日忙碌,却乐在其中。他们养的猪春天吃浮萍和青草,夏秋吃玉米杆和番薯叶,冬天吃萝卜……这些食材皆取自坦洪当地。
“从前我的理发店生意好,她养猪、种地也很忙,我帮她干活时理发店的生意就顾不上,我们俩经常没时间吃饭,后来我干脆就关店和她一起干。”潘欢庆看着妻子,笑称自己是她的“小跟班”。
巧舍匠心 构建环保新猪舍
猪舍虽小,布局上却透着巧思。经干湿分离,浓稠的猪粪用于堆肥,附近有需要的农户也可以挑走使用,稀薄的猪粪则引入沉淀池。这样种养结合的猪生长周期较长,养一年半到两年才出栏,每头猪毛重约200斤。
“我们已经尝试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养殖和种植的日常。”杨丽红一边擦拭汗水一边说,虽然目前浏览量不大,但每一个赞都是对他们的鼓励。未来,夫妻俩计划通过网络学习不断提升养殖水平和种植技术,并通过短视频,将这些知识分享给网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