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07:00:03
来源: 无
楼冀阳/摄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文章▲
作者:王丽珍
诵读:马 鑫
戏曲小舞台,舞台大世界。但我对戏曲一直是门外汉,不懂,也无所谓。身边绝大多数人都和我差不多。电视戏曲频道从来不看,各种晚会到了戏曲节目就换台,或者起来活动活动。
除夕之夜,团圆的大餐少不了春晚。因为看过报道,知晓家乡戏曲婺剧第八次登上春晚。所以戏曲节目《声动梨园》开场,我一反常态没有离场,不料只一瞬就被征服。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位娇俏的昆曲演员,一句典雅的昆曲念白婉转百转千回啊。
接下来是梅花奖得主、婺剧名角楼胜与他的师父昆曲名角林为林首次同台,同时他与京剧演员唐恺上演了精彩的对打戏。戏曲多剧种武戏的展示别开生面。只见舞台上众多武生身扎硬靠,就是背后绑了四面靠旗,意为武将的铠甲,手持长兵器,脚上穿着厚底长靴,头戴战盔。服饰色彩各异,个个飒爽英姿。而次要演员身手矫健,腾挪翻转,变化无穷,让人眼花缭乱。一时间深深折服。原来这些剧种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唱曲牌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声腔上一脉相承,三个人一起唱昆腔,是寻宗问祖。这样的表演展现了戏曲的传承与融合之美。
接下来豫剧《花木兰》选段中主演的身边是一群披挂上阵的小花木兰。大家一起倾情演绎了巾帼不让须眉、卫国杀敌的豪情。是啊,“代代出英贤呀”,“这女子哪一点不如男?”
说起来惭愧,京剧《赤壁之战》选段中红脸的演员威风凛凛,捋起白胡须铿锵有力地唱出“百万一藐谈笑间”的一瞬,我还自以为是以为他是关羽!黄盖的脸谱以红色为主调,辅以黑色和金色。白色满髯的黄盖,老骥伏枥的黄盖!“大家”倾情演绎,登峰造极,精神气韵征服了全场。
表演者是京剧名家孟广禄。他第25次踏上春晚舞台,与观众分享“黄盖”角色,凸显其刚毅不屈,忠心耿耿的英雄气概!正如孟老所说,京剧不仅传承了形象和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力量。掌声雷动,精湛的表演引领着观众进入传统文化的瑰丽殿堂,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依托现代科技,融合了昆曲、京剧、婺剧等多种戏曲形式的节目让不同剧种的经典唱段共同绽放光芒。这样的节目是活生生的戏曲课堂,让人沉醉。
我的眼前,一幅幅发黄的旧影像慢慢清晰起来。大学时,同舍好友自得其乐地哼唱家乡戏曲。柔媚软侬的曲调,一板一眼地唱,再来个舒舒卷卷的水袖和袅袅娜娜的台步,是越剧,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铿锵有力气势如虹的是秦腔,是北国的一马平川天地苍茫。陕西同学说,天地是大梨园,家乡人人会吼秦腔。
我对家乡戏曲婺剧的最初印象,是缘于奶奶去看戏前的郑重其事。那时每次看戏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奶奶首先梳洗干净稀疏的白发,周正地绾好发髻,然后拿出整烫过的出门做客的衣服和黑色平绒便鞋,穿戴一新,这种规格在三四十年前绝对是出席正式场合的派头哦!奶奶如此讲究和排场是为什么呢?小时候的我总是困惑。盛装的奶奶会牵着我去看戏。于是懵懂稚子走进了斑斓的戏曲世界。农村简陋戏台没有字幕,音响效果不佳,小小舞台上演的悲欢离合金戈铁马,我似懂非懂;笙箫锣鼓吹拉弹唱,我常常是听而不闻的。只对戏台周围的各种小吃牵肠挂肚。但经历的次数多了,年岁渐长,潜移默化,《穆桂英挂帅》《僧尼会》《断桥》《三请樊梨花》……婺剧的曲目也能如数家珍。《断桥》中许仙的十三跌,能看得津津有味,也能对《断桥》“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许仙”有点感觉。那色彩华美满身披挂的穆桂英,那活泼俏皮生动可爱的小花脸,那雍容华贵自有威仪的娘娘贵妃,那大气威严刚烈的大花脸等也入眼入心,在心田留痕。门外看戏无疑给了我家国情怀的熏陶、历史知识的启蒙,给了我宝贵的审美体验。上学后读到鲁迅先生《社戏》,迅哥儿对老旦的惧怕、对翻跟斗的铁头老生的渴盼,若我有深深的共情力,就来源于童年与奶奶看戏的经历。但始终是真正的门外看戏,看热闹啊。说起来可笑,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把婺剧误为武剧呢!
正月里难得见到学生小施,她说机缘巧合,中学毕业后被选入艺校,七八年间跟着老师潜心学习刻苦练功。她死磕自己,终于毕业演出挑大梁,大获好评,这坚定了她从事婺剧演艺工作的决心。现在我眼前的她出落得身材窈窕,顾盼生辉,灵气十足。她说:陈丽君能让越剧出圈,我想我们也可以让婺剧被更多人看见。去年婺剧《挂画》一段几分钟的视频火爆,00后师姐以椅子功展现了非凡的技艺,演的小花旦惊艳出圈呢。老师,我的演出您要来看哦。
十多年前的“婺剧进校园”活动,小施是幸运的体验者,戏曲文艺的种子就是在那时播撒。无心插柳,柳已成荫啊。00后的她和同道中人是新苗,蓄势待发,崭露头角就是“新秀”,他们一定能以自己的爱与坚持让婺剧生生不息,恒久留香。其实,婺剧和许多传统曲艺一样面临着演员青黄不接断层的窘境,面临着观众流失的危机。每一朵星光都能驱散一点黑暗,演戏的是星光,看戏的人也是星光啊。
有人说,戏曲是旧式的华丽与沉醉。是拼却一生欢愉,来换取这片刻的美丽。终归是寂寥的,掩也掩不住。哪怕醉生梦死,骨子里也透着心寒。抓不住,一碰就没了。背后是黑沉沉的幕布,掩着重重的苦。不肯说出来。这是真懂戏的人。
有人听《葬花》,听一遍掉一回泪,再听一遍还掉泪,听不得,却又不能不听。听戏到这份上,已不再是门外汉了。但这样的人毕竟太少。
蓦然醒悟,昆曲新秀十几秒的亮相,《牡丹亭》一句经典唱词,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一直门外看戏的人们:你要走进我们戏曲百花园,才能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美丽。
是的,走近,走进,走进戏曲的门内,窥出些门道,也许能登堂入室,悦目到悦耳,进一步悦心悦意悦志,我们就能尽享戏曲文化之春色,那么梨园的春色一定会更深浓。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