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18:51:48
来源: 无
心声:
这是一个重视技能人才的好时代,作为一线产业工人,我们有责任肩负时代使命,有信心担当产业重任,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姚海涛
在位于婺城经济开发区的某汽摩配零部件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零星几个工人监控着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和各项生产数据。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数字化车间,只闻机器声,不见劳碌人。
这一条集合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自动加工及检测设备以及视觉识别、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的生产线,正是出自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金华市首位特级技师、浙江今飞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姚海涛之手。
从电工学徒到技能专家,从一线工人到劳模工匠,29年里,姚海涛以精湛的自动化技术和执着的创新精神,潜心钻研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带领团队研发的在线打码机识别率在99.9%以上,累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每一次金属碎屑的飞溅,每一次轮毂生产的迭代,都见证着他“由工到匠”蜕变的坚实脚步。
策划:张明 丰晓原
文字: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孙武斌
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马晓芬
图片: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潮宏
视频: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周金权
海报: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 艺
扎根一线 以匠心孕育创新火种
1996年,姚海涛从金华技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今飞集团车圈厂做电工学徒。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姚海涛的起点并不高。初进车间,只能跟着厂里的师傅学习设备维修,但他没有丝毫怨言。
1998年,姚海涛被调整到集团下属摩轮工厂做值班电工。没想到,一年之后,热爱学习的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当时公司改制,外聘了一位上海凤凰自行车厂的全国劳模来开发设备。我很感兴趣,夜班结束后经常到开发车间去看、去学。”姚海涛的这份好学被今飞集团董事长葛炳灶看在眼里,于是便安排他配合劳模完成电气部分的设计制作及调试。
跟着劳模,边学边做、边做边悟,姚海涛进步很快。“师傅身上有股劲,设备不成功,晚上不睡觉。连夜设计新图纸,第二天再测试,不行就继续改,直到做好为止。”他说,受师傅的影响,他也养成了问题不过夜、细节不放过、决不半途而废的作风。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研发思路,凭着一腔热爱,姚海涛配合研发了许多小型专机,也完成了从一开始的“完成流程就好”到“可以实现报警、通讯、多设备数据交互等多种功能”的转变,从自动化技术的“门外汉”成长为技术精通的行家里手。
敢为人先 以智慧攻克技术壁垒
在今飞机械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金属切削的轰鸣声充斥耳畔,一台台数控加工设备分区域整齐排列,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姚海涛正穿梭其间,查看设备运转、组装情况。
伴随着显示屏上一条条跳动的程序指令,一台台“躺”在设计图纸上的轮毂在线打码机、缺陷检测机等自动化设备从生产线上“走下来”。它们将通过运输车辆,走向今飞集团在全球各地的工厂。
2011年,今飞集团提出工厂要自动化,关键技术靠自己开发。凭借永不放弃的韧劲,姚海涛带领团队,完成了一项项技术成果,一步步将设想转化为生产实践。首接重任,斩获成功,姚海涛的底气更足了。此后,为企业创新的种子在心中不断生根、发芽,时时迸发出一个又一个创新的灵感。
长期以来,轮毂产品要溯源,只能整批一个个量。只有研发轮毂质量追溯系统,才能实现精准、高效追溯。然而,在系统研发上,没有先例可参照,姚海涛只能带领团队,从一次次设计、一项项测试中破局。
“这个项目是在2016年立项的,当时的第一代产品由于打码合格率不高、识别率较低,只用了三个月就撤了下来。”一场技术员和二维码的“较量”就这样开始了。第一代产品不够好,就生产第二代、第三代;一年达不到预期目标,就坚持两年、三年。2021年底,轮毂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开发成功,实现轮毂产品单个追溯,提升了整个行业监管精准化水平。
如今,依托姚海涛技术团队的支撑,今飞集团下属多条传统生产线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改造,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甚至每个今飞轮毂上都被刻上了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客户只需轻点手机即可进行质量追溯,轻松获取轮毂的生产信息、出厂时间、产品参数等详细资料。
言传身教 以产业扛起报国使命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智造的重要力量。”处在今飞集团技术带头人位置上的姚海涛,深知高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工作的重心之一。
2021年,姚海涛带领团队成立了婺城区姚海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带着一帮徒弟专门研究自动化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023年,工作室发展为金华市姚海涛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随后,又升级为浙江省姚海涛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
“要想成为拔尖的技术人才,首先要对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感兴趣,甚至是热爱;其次是要具备自主行动力,自我驱动形成超出常人的知识富集和能力特长;最后是坚持和坚守,时间会给出答案。”姚海涛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徒弟们也不懈怠。每年他都要为工作室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帮助徒弟们成长。眼下,虽然只有46岁,但他这位年轻的“老师傅”已经培养了浙江工匠、八婺杰出金匠、高级技师等30余人。
为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婺城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汽摩配技术服务队队长,姚海涛还时常带队前往浙江铂大工贸有限公司、浙江润华机电、浙江西子电梯等公司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帮带、技术交流,带动行业技术升级。
“这是一个重视技能人才的好时代,我很感恩也很庆幸。”姚海涛说,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他将始终坚定“技能报国”的决心,争做工匠精神的推动者、创新创造的实践者,为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助力。
新征程上,姚海涛信念坚定、步履铿锵,正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风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