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09:31:09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周
一
泐泐说说
金泐泐是个特会“刨根问底”的家伙
刨时事、刨热点、
刨那些藏在流行话题里的真问题
每周一
和你一起拆解那些
好玩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盛行
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手机拍摄记录并发布到网上
以此获得关注和流量
其中亲子类和教育类的视频内容
一直深受家长和观众的喜爱
他们大多以孩子为视频主角
拍摄记录孩子的日常点滴或者段子等
此前
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4岁小网红
“瑶一瑶小肉包”
因一则疑似摆拍的“摔倒视频”
登上热搜
评论区涌入万条网友们的质疑
“这是育儿还是拍戏?”
梳理发现
近一年来
其抖音相关账号
已发布数十个广告视频
随着亲子类博主的关注度日益增长
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其中
并开通了视频植入广告或直播带货等手段获取利益
未成年人频繁在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主角出现
成为“网红”或参与商业活动
这一现象引发了诸多争议:
家长未经孩子同意拍摄并发布其生活视频
是否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未成年人参与短视频带货是否合法?
如何看待“网红儿童”?
↓↓↓
被制造的“童年”
网络截图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普及,“晒娃”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现象,“萌娃”们趣味性的日常生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观众的娱乐和情感需求。相较于直播的严格限制,短视频成为不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运营账号的首选,后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有短视频博主称,拍摄短视频时要构思孩子的念白,以提高短视频引流效果,只有粉丝多了,才有更多品牌来谈合作。不少MCN(网红孵化机构)也在出谋划策,打造“网红账号养成模板”,为一些家庭博主提供内容、热点、流量等方面的建议和协助。
部分家长热衷打造“小网红”
眼见着“晒娃”能够收获点赞、关注,甚至变现,有的家长把“晒娃”变成生意,开始费尽心思打造“网红儿童”。为了追求“泼天的流量”,部分家长的行为甚至对儿童身心造成严重危害。如备受关注的“小网红”佩琪,因其父母为了吸引关注无节制投喂,3岁就有70斤的体重,被称为全网年龄最小的“吃播”。
虚假的自然”状态
成人记录的儿童生活展演
在父母引导下,对着镜头跳舞、搞怪、摆拍成为一些儿童的重复性机械劳动。儿童玩耍、吃饭、睡觉以及与监护人的日常交流都被记录在父母的镜头下,为监护人提供可供剪辑发表的生活素材。
短视频中的儿童成长记录很容易演变成具有高控制性的儿童“虚假日常”的展演,造成儿童日常生活的深层次异化。纯真的童年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向来是人们心中神圣的“桃花源”,这类“真人秀”短视频可以让成年观众暂时忘却现实的规训和不如意,短暂地找回童年的快乐,因此深受喜爱和欢迎。
短视频改变了孩子与父母的日常交往形式,使日常亲子互动变成监护人与孩子隔着手机屏幕的拍摄互动,私人领域的亲子交往变成以展示为目的的亲子表演。
在商业化的需求和成人的凝视下,儿童博主的言行往往经由父母的策划,需要迎合成人的喜好和规则,卷入父母的程式化表达,在镜头下扮演“自我”,演出虚假的“自然状态”。
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警惕的是,短视频低门槛和随意性强的特点导致低俗内容在平台的泛滥,其中充斥着哗众取宠、物化儿童、炫富享乐的有害价值观,极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眼球经济的驱使下,许多成年人不顾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或强迫儿童进行数字表演,使童年变得商业化、资本化。儿童高强度工作、隐私曝光、过度商业化、受成人价值观渗透以及学业荒废等问题在短视频产业时有发生。
再如,有的内容则涉嫌侵犯儿童的隐私权、人格权等。比如刻意制造冲突,将儿童遇到的一些窘迫时刻传至网络充当“笑料”,丝毫不顾及隐私和尊严;一些视频中,“小网红”被贴上“御姐”“小奶狗”等标签,“嗑CP”、容貌焦虑、性别偏见等内容出现在弹幕之中。
而这些任由孩子的体貌特征等隐私在网上“裸奔”,可能引起不法分子注意,让孩子面临网络暴力甚至人身安全威胁。当然,一些拍摄者也未见得都是“用心险恶”,或许是迷失在了汹涌的流量里,或是对儿童的权益和成长缺乏足够重视,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客观上造成了对儿童的伤害。
构建多方协同的防护网络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等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以及其他利用网络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但这一现象并未禁绝,花样还在翻新。
“网红儿童”这一身份仍然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法律界人士建议,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活动进行更为明确的界定,有关部门有权追究父母强迫未成年人“经营”或“牟利”行为的相应法律责任,削弱父母违背未成年人意愿牟利的动机。
平台也需要为孩子系上更牢固的“安全绳”。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应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不适宜接触内容的审核判断标准,持续提升违法违规内容模型识别能力;人工审核应提高专业性和有效性,及时有力屏蔽、清理涉邪典、色情、非法传教、危险行为、不良价值观等有害内容。
金泐泐认为,平台应建立用户注册、内容审查、监督举报等系列机制,对严重违规的账号采取封号措施,并设置对“小网红”擦边行为的举报奖励机制,发现即处理。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