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07:13:03
来源: 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近日,来自贵州的49岁刘先生因双下肢麻木、无力,无法独立行走,在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接受了“后路胸椎病灶切除+脊髓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下肢肌力恢复明显,已能自行下地行走。经数日悉心护理,现已顺利出院。
49岁,本应是事业有成、享受生活的黄金年龄,刘先生却被命运推入了黑暗的深渊。长期以来,他不仅饱受不完全性瘫痪的折磨,更因慢性肾脏病5期,需要依赖每周两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此外,慢性骨髓炎造成的引流窦道反复渗液,肾性贫血以及居高不下的血压,都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他困在病痛的牢笼中。
俗话说,厄运专挑苦命人,麻绳专挑细处断。病痛缠身的刘先生又在两个月前,出现了下肢乏力的症状。虽在贵州当地医院进行了检查治疗,但病因始终未能揪出,只能对症处理。可俩月过去了,刘先生下肢乏力的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加重。“当时是完全无法站立,连最简单的坐起动作都需要家人协助。”刘先生说,每一次试图起身,肌肉传来的无力,都在提醒着他病情的恶化。卧床的日子里,他望着天花板,满心都是绝望,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得知刘先生的困境后,在金华的亲戚了解到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对脊柱骨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建议其转院。看到一丝希望的刘先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坐着轮椅,历经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从贵州赶到金华求医。
在广福医院骨二科门诊,汪立平主任仔细询问刘先生的病史,并进行了详细查体。凭借20余年的临床经验,他敏锐地判断,刘先生的下肢无力的根源很可能在胸椎。为进一步明确,收治入院,当MRI影像呈现在眼前时,真相令人揪心——胸椎管内病灶严重压迫脊髓,并且伴有部分骨质异常,必须尽快手术解除压迫,否则随时可能面临完全性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术前:胸椎管内病灶严重压迫脊髓,并伴有部分骨质异常
然而,这场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刘先生复杂的基础疾病,让手术风险呈指数级上升。长期透析导致凝血功能紊乱,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大出血;慢性骨髓炎让感染风险居高不下,一旦术后伤口感染,后果不堪设想;贫血和高血压则进一步增加了麻醉和术后恢复的难度。面对这一道道“难题”,汪立平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联合肾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经过反复研讨,最终敲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手术当日,无影灯下,汪立平主任带领骨二科团队全神贯注投入手术。凭借影像定位技术,汪立平主任切除椎板显露病灶,却发现病灶与脊髓黏连严重,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面对这一棘手状况,汪立平在显微镜下化身“拆弹专家”,以微米级的操作精度,小心翼翼地分离并切除病灶,将脊髓进行360°充分减压。“一旦失手,将造成脊髓的完全损伤,一点不敢马虎。”汪立平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顺利完成清除病灶、精准减压,并通过植骨融合和内固定重塑脊柱稳定性。每一个步骤都如履薄冰,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生死,经过数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术后↓
术后,在骨二科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的精心监护和护理下,刘先生下肢麻木感减轻,且有力,之后顺利闯过了感染关、出血关、肾衰关。术后病理提示,病灶为慢性化脓性感染的纤维化组织,属于良性疾病,预后良好。当刘先生第一次下地活动时,这个坚强的汉子哽咽道:“我以为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是你们给了我重生的希望!”这场与病魔的激烈交锋,不仅展现了广福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更诠释了医者“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