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逛吃   正文

跟着花芋嘎嘎去西北①:欢迎来到地球的“火星表面”——大海道

2025-05-20 09:00:02

来源: 无

作者: 胡健/视频 沈之阳/文

“草原双珍”CC果饮:一口下去全是维C


点击图片 获取更多维C

本栏目由“草原双珍 沙棘果汁”特约呈现


在新疆哈密的地图上,大海道是一道明显的伤痕。它太直,太长,从敦煌的边缘一路劈向罗布泊,穿过干涸河床、砾石带和无名的雅丹群。不是自然“生成”,更像是被时间抽搐着划开的一刀。

它的真实身份,是丝绸之路的弃子。汉唐时期,这是一条通商要道。敦煌出关,往西南行,翻过三垄沙山、穿越柳沟、踏入大海道,最终抵达吐鲁番。这条路曾踏满驼蹄,压出褶皱;如今驼蹄没了,褶皱还在。人声散尽,留下的是一地低音。

你若想穿越它,先准备一辆四驱车,这是你在沙石面前保住尊严的底牌。500公里的正线,180公里的短线,每一段都像在赌运气。没有油站,没有信号,没有救援点。风负责迎接你,石头负责考验你。要是车胎咽了气,附近只有一件事能做:下车,闭嘴,换胎。

地貌是主角。雅丹是风蚀的艺术品,也是风的战利品。它们像未完成的雕塑,或者正在自我修复的废墟。官方勉强划出二十多个景观区,但名字在这里毫无意义——你说那是石林,它偏像珊瑚;你觉得是古堡,它笑而不语。

色彩在这里是缓慢的物理过程,不是情绪的隐喻。日光从高空斜落,每一块岩面上的阴影都像被反复校对过的痕迹,从锈红到钴灰,再慢慢褪成骨白。风在中间穿针引线,不解释,只留下结果。这里不是为“拍照”准备的景观带,而是为“看见”准备的地层记忆。它拒绝热闹,也不需要主角。你来,可以;你走,它不记得。

地质之下,是历史的余温。张骞、班超、玄奘,或许都曾踏过这条路的前身。那时它还没有名字,只是一条通往远方的线索。朝代更迭,它从兵道变商道,从商道变弃道,最后沉入地理学的术语库,成为“风蚀沟谷体系”的一个例证。

夜色落下时,大海道像一把缓慢合拢的刀鞘。风褪去,光撤场,银河上线。星星一颗颗排列,像在复写某种古老秩序。你若在此露营,帐篷外的黑不是夜,而是坐标的停顿,是地图上不再闪烁的区域。

风吹过的方向不留名。

下一站,我们继续往西。

评论区见,花芋嘎嘎,不只答疑,也收集故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