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全民营养周丨天天挂在嘴边的“营养”,真的吃对了吗?

2025-05-21 07:19:02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求慜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家会说:“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身体才会好。”但究竟什么是有营养的东西,如何吃才能有营养。有的人认为少吃肉、多吃素就是有营养。有的人在挑选食物时选择零添加,认为这样比较健康。

对于“营养”,看来很多人都有着深深的误解。

每年的5月17日—23日是全民营养周,今年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本次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旨在呼吁大众均衡饮食、科学运动,将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相结合,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吃动平衡?成年人该怎么吃才是有营养?

据悉,吃动平衡就是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达到平衡状态。当我们摄入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与基础代谢、身体活动以及食物热效应所消耗的能量相等时,身体便处于吃动平衡状态。

“动”大家都知道,适量运动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年轻人可选择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方式,老年人则需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

但怎么吃得有营养却难倒了很多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特意咨询了金华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金华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科长金惠仙,她表示,成年人饮食需兼顾能量平衡、营养素全面及慢性病预防,建议如下:


主食可以粗细搭配,每日主食中至少1/3为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藜麦)或杂豆,剩余2/3为精米白面。蛋白质每公斤体重摄入1.0-1.2克蛋白质,其中50%来自优质蛋白(肉、蛋、奶、豆类)。其次,成年人每日需进食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胡萝卜)占一半以上,菌藻类(如香菇、海带)每周2—3次,可搭配蒜蓉清炒或白灼,少油少盐

同时,按需补充关键营养素,50岁以上人群或女性每日喝500毫升牛奶(或等量酸奶),每日25—30克(约10克燕麦+1个苹果+500克蔬菜),预防便秘和心血管病。

值得一提的是,三餐要定时,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七八分饱即可,睡前3小时不进食。每日喝1500—1700毫升(约7—8杯)水,优先选择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减少在外就餐,尽量选择清蒸、炖煮菜品,避免红烧、油炸。  

记者也收集了两个常见误区,金惠仙也做了解答,一起来看看:

01
“只吃素可以降血脂吗?”

答:虽然素食中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固醇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但并非所有素食都能达到这一效果。部分素食加工食品(如油炸素鸡、素火腿、含糖糕点)可能含高油、高糖或反式脂肪酸,反而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长期只吃素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特别是缺乏优质蛋白质和某些必需脂肪酸。

正确做法:科学素食+精准控脂、优化素食结构:  

主食:1/3全谷物(燕麦、糙米)+1/3杂豆+1/3精米,避免单一精制碳水。  

蛋白质:每日保证豆类(如北豆腐100克)+坚果(10克)+蛋奶(可选低脂奶、鸡蛋),必要时补充植物蛋白粉。  

脂肪:选择富含n-3的亚麻籽油、橄榄油、菜籽油等。

控制总热量:即使素食,热量过剩仍会转化为脂肪,建议通过体重管理(BMI维持在18.5—24)间接控脂。  

搭配膳食纤维: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如10克燕麦+500克蔬菜+1个苹果),促进胆固醇排出。


02
“选择零添加的食物就比较健康吗”

答:“零添加”的食品并不一定更健康。虽然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适量的添加剂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延长保质期等。此外,“零添加”并不意味着食品本身更健康或营养价值更高。因此,在选择食品时,应关注其营养成分和整体质量,而非单纯追求“零添加”。

正确做法:

1.关注核心营养素:  

无论是否添加,优先选择配料表简单(<5种原料)、低糖(≤5g/100g)、低钠(≤120mg/100g)的食品。

如:“零添加酸奶”若含糖量>10克/100克,不如选择含合法甜味剂(如赤藓糖醇)的低糖酸奶。  

2.理解添加剂用途:  

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常见于饮料、酱油,合规使用时剂量远低于安全阈值;  

增稠剂(如琼脂):来自海藻,可增加膳食纤维,对肠道有益。 

3.按需选择特殊食品:  

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可优先选择无人工色素、香精的食品,但不必盲目追求“零添加”。

加工食品(如面包、火腿肠)很难完全无添加,重点是避免长期大量单一食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