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08:44:46
来源: 融磐安
眼下正是红花油茶生长季节,磐安县仁川镇洋山头油茶基地内,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满目青翠,一颗颗油茶果宛如一盏盏红色小灯笼垂挂枝头。“油茶树从今年4月份开始挂果,经过6个月生长,10月份就能进入摘果期。”仁川镇常务副镇长陈显向笔者介绍,该基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高海拔红花油茶基地,按照目前的挂果量,今年将会迎来油茶大丰收。
仁川镇共有油茶种植面积约2.8万亩,是磐安县最大的油茶主产区,以白花油茶和红茶油茶为主。近年来,仁川镇聚焦山区资源分散、产业附加值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创新开展“产权制度、三产融合、标准体系”三位一体改革,通过制度重构、产业重组、标准重塑,探索出一条以油茶产业为核心的“扩中提低”共富路径。
油茶是一种高效益、低成本的经济作物,被称为“绿色油库”。“每18公斤油茶果经过加工可以炼成1公斤油,每株油茶树可结出约15公斤果实,可加工0.5公斤至1公斤的茶油。经过深加工后,每公斤油可售卖140元至200元不等。”陈显介绍。
然而,要将油茶产业真正打造为富民强镇的“金钥匙”,关键在于如何种好这棵油茶树。一方面,仁川镇建立“林权+地权+房权”三权融合流转体系,由镇级集体经济联合总社统筹整合18个行政村2800亩集体林地、112处闲置宅基地,通过“整镇统筹、区块整合”模式折价入股,将分散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本要素,解决资源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创新股权分配,构建利益共同体,创设“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分配机制,村集体以林权折价入股占比70%,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占比20%,低收入农户专项股占比10%,形成多元主体入股合作模式。
“简单来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和农户从‘资源持有者’变为‘产业股东’,发展油茶所带来的红利自然得到共享。”陈显表示,油茶果进入丰产期后预计能创收1500万元,18个村集体年均经营性收入可达58万元,297户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同时,基地也为低收入农户创造了务工渠道和收入来源,自启动建设以来,每年带动从事基地管理、养护工作的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
“以前我家这块荒山基本没人去,没想到现在成了‘金山银山’。都不用出去打工,留在基地干活也能挣钱,以后还能分红。”正在油茶基地锄草的天山村村民羊荣民感慨,目前这批红花油茶还处于幼生阶段,等过几年到了盛果阶段,村里可得“富得流油”。
正如羊荣民说的,村民最想看到的就是“真金白银”。红花油茶虽然亩产高,但是生长周期却长,见效较慢。
为了解决发展断档问题,仁川镇多管齐下,积极延伸油茶价值链条:一产方面,利用万亩油茶基地,布局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让一片林地同时享有油、药“双效益”;二产方面,引入深加工企业,与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发茶油、护肤品等系列产品;三产方面,开发6条油茶主题研学线路,培育3个农家乐集群、床位3700多张,推动“农业+文旅”融合,“浙江武功山”“浙江阿勒泰”出圈出彩,2024年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实现从单一种植到多元业态的转变。
种好一棵山茶果,让老百姓富得“流油”。仁川镇党委书记朱培滨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油茶“产业经”,着力扩规模、提质效、延链条、优品牌,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升级,真正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