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金华日报|山乡巨变展新颜 武义大溪口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2025-05-23 09:20:24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4f4bf18a-ee36-4093-8f14-7fa488d667f9.jpg

浙中腹地,千年古村山下鲍飞檐黛瓦静静伫立,隐浦溪两岸220余亩特色农业基地生机盎然。这个地处武义南部偏远山区的小乡,确是网络热搜的常客,大溪口是如何解锁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密码?在大溪口乡党委书记徐进看来,关键在于以新理念引领、新产业支撑、新人才汇聚、新生态构建。

一直以来,大溪口乡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按照“产业提级、文旅破圈、民生提质、治理增效”的思路,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溪口路径”。今年,大溪口乡锚定“一核两带”战略布局,以党建为统领,在山下鲍古村,古建筑群变身非遗工坊集群,石板巷陌跃动共富市集;在农文旅融合示范带上,药香花海与星空营地错落有致,高山蔬菜同研学营地相映成趣;在生态经济带间,林下经济与智慧农业共生共荣。春赏花海夏避暑,秋收硕果冬观雪的四季图景,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栖居,成为长三角“微度假”目的地。

01
古村破圈“青村合伙人”激活发展密码

每逢周末,山下鲍古村便游人如织。游客或围坐“在山下”小院谈笑风生,或驻足涂氏大厅细品雕花门窗的匠心;汉服少女轻摇团扇经过马头墙,孩童嬉笑着追逐溪畔游弋的野鸭……动静相宜的江南水墨图,正在千年古村山下鲍中徐徐铺展。

大溪口乡党委、政府深知,乡村全面振兴的破局之道,在于激活人才“活水”。自2024年大溪口乡发布“青村合伙人”招募令以来,怀揣田园梦的创业青年纷至沓来,为古村注入蓬勃动能。他们携带着前沿理念、专业团队和运营资源,在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与智慧。

87191d323953cb84d673632373b8fe9.jpg

“在山下”小院主理人林晓峰、李涛便是返乡浪潮中的典型。这对95后在都市闯荡多年的大溪口青年,记忆中始终有老屋天井中的星光……去年5月,两个人拿出全部积蓄60万元,依托曾经的晒谷场和老屋,历时4个月,打造出了一个融合咖啡厅、露天院落的村咖综合体,成为古村首个文旅地标,林晓峰还为这个小院贴了一个“标签”——武义最偏远的村咖。当原木桌椅与明清雕窗相映成趣,夯土墙蜕变为网红打卡墙,梅干菜香气氤氲在咖啡蒸汽里,这种时空交叠的奇妙体验,经游客自发传播迅速引爆社交平台。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单日客流突破3000人次,小村也有大客流。”李涛擦拭着咖啡机笑说,“虽然押上了全部积蓄,但能为家乡留下点什么,这种冲动是很酷的。”

赶在“五一”长假前开业的金溪桥畔古风摄影馆,同样成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黛瓦飞檐下,汉服少女衣袂飘飘,专业妆造团队现场服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穿越千年的浪漫”。在该摄影馆负责人看来,在有着30余栋明清古建筑的老村拍照,画面既保留木构建筑的沧桑肌理,又融入现代光影技术,在读图时代的社交圈中定能激起一波涟漪。

1e493458db8d8dbc4ea09a876995b02.jpg

据了解,山下鲍村文旅产业去年实现了从0到1实质运营的蝶变后,通过“青村合伙人计划”,今年更是接二连三好事不断,年轻人纷纷到此扎根开展文旅相关项目。数据显示,今年山下鲍村游客总量突破2万人次,几个假期的日营业收入额超1.5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获得增收。

“从‘卖风景’到‘卖体验’,从‘流量导入’到‘价值留存’,我们正探索人才对山区乡镇的‘绿富美’转化路径。”徐进表示,山下鲍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更多的是吸引小众化的流量,这样就更需要年轻人的个性化表达从而引起共鸣。如今,通过这一系列招才引智举措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年轻人的到来更为山区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02
土地生“金” 解锁共富密码

如果说人才招引打开了流量入口,那么土地整治则为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作为武义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战场,去年大溪口乡以“六个率先”的创新实践破解土地发展密码,完成孟姜源、后源等7个自然村整村搬迁,助力120户321名深山群众实现“山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而沉睡的土地也被唤醒为现代农业的“聚宝盆”。

 面对“空心村”困境,大溪口乡采用“强村公司+农业龙头”的破局模式,将碎片化土地集中流转至强村公司,再由强村公司进行招商。如今,大溪口乡山下鲍村至溪口村5公里范围内的隐浦溪两岸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达220余亩,年产值达600万元,带动沿线4个村120余名农户增收80万元以上。

金华市平丰农业科技公司率先在此落地,这是全县首个单体种植面积超过70亩的菌菇智慧种植基地,该基地采用古法与现代菌菇栽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前让菌菇上市,还能延长菌菇的采收时间,实际效益较传统立体种植提升3倍,其主打原产地大溪口的新鲜香菇产品,目前除销往江浙沪等地,还远销到韩国市场。

2d2db4a305e5bd7b8b6a796daf83760.jpg

“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新鲜菌菇的销售,我们的目标是在大溪口乡形成菌菇类的全产业链。”平丰农业负责人洪珍发说,因为采用有机种植,市场反馈良好,该公司计划加大种植面积,但考虑到菌菇保存和延长销售链的角度,该公司已在大溪口村租用了厂房,建设了冷库和烘干房,为下一步开发干菇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打下基础。

“家门口就业既能顾家又有稳定收入,比外出打工安心多了。”在平丰农业的冷库车间,56岁的王大姐边封装产品边分享喜悦。

5月的大溪口,依然是山花烂漫的季节,这些花可不普通,是有着“步步生金”美名的连翘。“我们今年将太空舱安放到基地当中,将生态效益转变为旅游效益。”浙江富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林寿说,他们在该乡承包了500余亩土地进行中草药种植,其中部分土地采用“药稻轮作”模式,如浙贝母与旱稻交替耕种,既修复土壤地力,又实现亩均收益超3万元。目前,该公司正依托大溪口高山生态经济带,努力打造“一地生四金”机制,实现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旅游溢价四效齐发,让当地村庄和村民享受到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福利。

一家农业企业的落户,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

据了解,近年来,大溪口乡将土地综合整治与下山集聚工作作为“引爆”乡村全面振兴、深挖农村发展潜力的突破口。按照建立“搬迁一批、拆除一批、复垦一批”的工作机制,及时梳理已完成拆除工作的搬迁村,有序进行农村有机更新。累计实施27个自然村搬迁工程,惠及613户1706人,腾退建设用地指标300余亩,搬迁规模与土地复垦面积均占武义县总量六成;与此同时,开展招商引资,通过用足用实政策资金、用活用好社会力量,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目前,已与5家农业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开展特色农业项目化种植,带动群众增收50余万元。

03
深耕文脉 挖掘乡村全面振兴文化密码

乡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建筑资源、民俗风情等。深入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用文化产业赋能人文乡村建设,也是大溪口乡村全面振兴“造血”的又一特色。

“每个角落都是创作灵感。”来自杭州的摄影师陈先生将镜头对准溪畔浣衣的村民,他的作品《山居晨曲》在通过抖音和小红书发布后引发关注。这正是大溪口乡“留下江南最美山居”主题活动的生动缩影。今年农历“二月二”,大溪口乡联合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向全国摄影爱好者发布“最美山居图”摄影活动季,汇集了200余位创作者,上千幅作品在社交媒体形成传播矩阵;与此同时,邀请杭州西泠印社和0579油画部落成员来到大溪口进行书法绘画写生季活动,他们在明清古建间留下的40余幅油画作品,化作古村行走的“文化名片”。

文化产业链的延伸重塑着乡村经济生态。今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以“留下江南最美山居”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不仅成功提升了山下鲍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推动了山下鲍村“摄影、写生+游览+体验”特色产业链的发展。西泠印社名家李早为山下鲍题赠的“人间桃花源,界外乌托邦”的墨宝,恰为这场蝶变作出最佳注脚。

为了进一步完善山下鲍的山水资源,年初,大溪口乡结合武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思路,对山下鲍文旅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全年文旅发展工作计划,其中拆除不协调棚舍不仅是对村庄整体风貌提升的保障,更是对山下鲍古民居这一金字招牌的保护。

“在山下”小院是连接老晒谷场与涂氏大厅的一处僻静之地,但曾经有牛棚、猪棚挡在中间,常让客人在拍照时抱怨,这些不协调棚舍遮挡古建筑的飞檐翘角。

3月,乡、村两级组建攻坚专班,到金华市区、永康及武义北部乡镇等地走访在外农户,通过恳谈解开思想疙瘩,并制定任务清单压茬推进,在清明节期间,首批需要拆除的不协调棚舍均取得相关村民签字支持。在“五一”长假之前便将不协调建筑拆除,还山下鲍“最美天际线”。

在大溪口乡党委、政府看来,拆除的是物理隔阂,重塑的是发展格局,唤醒的是沉睡资源。他们将腾出的空间打造景观节点不仅丰富旅游业态,更实现移步换景的游览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溪口乡农文旅融合的脚步,正在田间地头悄然发生。今年5月24日,大溪口将举办“寻踪山下鲍 解锁定向秘境”全国名校定向运动精英邀请赛,该乡将参赛者的徒步路径定格在特色农业的角角落落,参赛者们不会想到,脚下赛道暗藏“药稻轮作”的生态智慧,春季浙贝母绽放紫色花海,秋收稻浪翻涌金黄……

更可喜的是,这种“流量”正在转化为“留量”——今年油画写生基地、摄影采风基地相继落户,艺术家们用画笔和镜头重新诠释古村韵味。以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正是大溪口的发展目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