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金华日报|武义履坦奋力打造美丽幸福和谐的“双城花园”

2025-05-23 09:46:1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王文湛

今年以来,武义县履坦镇紧扣高质量建设“城乡共富善治善为示范片区”工作主线,锚定接武融金打造“双城花园”工作定位,大力推动履坦南北互融互通、城乡共富共美,接续建设美丽幸福和谐履坦,奋力争当全县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工业提质 培育发展新引擎

经济发展成色如何,重点看项目,关键在工业经济。

今年以来,履坦镇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改革突破年“双年行动”,坚持招大引强,聚焦“扩增量、优存量、挖潜量”,积极谋项目、全力推项目,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抓工业、制造业,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规模、实力和效益,培育工业崛起“主引擎”,挺起工业产业“硬脊梁”。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履坦镇岗头工业区的浙江永恒日用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保温性能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几十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

“今年一季度投资总额达2000万元,日产能增加2万只,目前每日能生产保温杯5万只左右。”公司总经理周轶超告诉记者,该公司拥有一整套不锈钢保温杯生产和测试设备,包括环保纳米喷涂高真空保温器皿生产线1条,真空器皿智能机器人自动生产线1条,拥有年产1200万只保温杯的生产能力,研究开发了三百多款产品,以新颖的款式、优异的质量,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

与此同时,履坦镇还聚焦产业升级,通过科技赋能、集约增效、产业提质,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升级,加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履坦镇岗头工业园区,还有一家正处于培育中的高新技术企业,那就是武义福邦运动休闲公司。这是一家集运动、康复器械、防护装备的生产、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外观专利40多项。目前,该公司已通过市级研发中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认定。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运动康复及防护装备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武义福邦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和信誉,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今年一季度公司运营平稳,目前,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公司总经理葛晨曦说,2025年,该公司将再投入1000万元进行厂房生产线第2期改造提升,预计年底完成验收。另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将在下半年验收评审。

平台,不仅是招商的载体,也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一直以来,履坦镇强化平台提级扩容,通过存量土地盘活提升和低效用地回收招商,厚植招商引资新沃土,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保经济之“稳”。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最亮名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履坦镇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泉心助企”三全行动,强化部门联动,常态化精准了解企业发展诉求,紧盯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类堵点难点痛点,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方位提供要素保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和发展活力。

共富提档 激发乡村新活力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共富项目,核心在产业带动。

那么,共富项目怎么谋,如何提升?面对一个村资源有限,单打独斗已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现实,该怎样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更多资源?

为此,履坦镇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生态共富产业带建设为重点,聚焦缩小“三大差距”,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因地制宜谋划共富项目提升,以强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

产业是共富项目的核心要素,履坦镇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实现乡村与产业精准对接匹配。

今年以来,履坦镇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启动20余个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投资突破10亿元,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村六十万、七成过百万”。

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项目,坛头后郭山民宿项目、环村小火车项目……今年以来,履坦镇突出打造沿武义江的“旅”字头共富带、沿金武快速路的“农”字头共富带,联动实施履三森林公园、叶长埠沿岸景观提升等项目,探索乡村文旅整体运营模式,积极引入乡村旅游新业态。

范村的美丽蝶变源自履坦镇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项目的落地。该项目是2024年浙江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项目之一,建设范围包括武义熟溪省级湿地公园履三—范村段合理利用区和履三、坛头、叶长埠、范村及其沿江丘陵山地,总投资2900余万元。

范村江心岛是林共体的子项目,通过种植银杏、樟树、红梅等20余种植物,新建1.2公里环岛休闲步道,曾经的滩涂地已改造成50亩生态景观区。“项目给村集体增加年租金收入12万元左右,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营管理,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范村党支部书记倪惠波说,该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既美化环境,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下半年民宿投用后,还将引进餐饮企业,让游客留下来、消费旺起来。

履坦镇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拓宽高效率强村富民渠道。比如,加快履二村凤凰型地块联建共富项目建成增收,探索“物业经济+服务创收”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参与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实现就近就业创业,畅通农民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针对农民增收致富短板,履坦镇大力推进“共富提档”,抢抓省山海协作结对新机遇,拓展南北结对、抱团发展新路径,实现“创富”与“带富”并举、“一域富”与“全域富”并进、“物质富”与“精神富”同步。

文旅出圈 构建融合新场景

履坦镇是一片历史悠久的人文沃土,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坛头村、中国传统村落范村、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叶长埠村等星罗其间,沿武义江串联成古村落文化产业带,为武义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注入了文艺灵魂。

近年来,履坦镇深入挖掘以古埠、古村、古街为核心的文化资源,打造独具古韵履坦特色的文旅景点,同时依托婺州窑非遗和走马灯、禹王出巡等民俗文化,创塑古镇符号,丰富文旅新产品、新业态,释放更多“绿色红利”,惠及百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元宵节前后,社交媒体上关于叶长埠村水上龙灯的美图和视频迅速传播,去履坦追“水上长龙”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叶长埠码头每到夜幕时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来自周边县市的游客纷纷聚集在此,期待已久的水上龙灯表演在武义江上演,岸边千余名游客欢呼声、快门声此起彼伏。

叶长埠村水上龙灯无疑是履坦镇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创新的又一高光时刻。舞动的龙灯、飞翔的凤凰、璀璨的烟花余韵,带给市民游客独一无二的元宵记忆,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文旅新画卷,这一特色民俗活动先后登上央视新闻、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平台。

如何坚持“古为今用”的理念,不断跨界融合,在和美乡村打造中蹚出新路子?一方面,履坦镇统筹发展文化产业,深度挖掘古埠文化等历史资源,完善商业配套设施,让镇区既有历史味,又有现代感。

另一方面,大力丰富文旅活动场景,激发消费活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把乡村旅游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数据增量,推动农文旅经济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五一”期间,履坦镇“乡村游”热度飙升,文旅消费持续升级,尤其以古村游、生态游、露营游为主线的休闲游,备受广大周边市民青睐,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当飞天凤凰展翅飞过古村落上空,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今年春节期间,远近闻名的文艺村坛头也迎来了烟火升腾的美丽蝶变,一场以“多彩民俗迎新春”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让各地游客沉浸式感受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非遗绝技“打铁花”“火壶”等精彩表演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夜幕下,火星如瀑布般倾泻的“打铁花”表演尤为震撼,赢得游客阵阵喝彩。古村内还设置了新春市集、互动游乐等项目,让游客在诗意的氛围中感受浓厚的年味与“人间烟火”。

作为全省首批“艺术乡建”示范村,一直以来,坛头村举办的文艺活动丰富,但游客参与感相对不足,流量无法转为留量。“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打造了涵盖新春市集、互动游乐,以及铁花焰火、飞天凤凰、戏剧变脸等民俗表演的新春游园会。”坛头村田庐文创园相关负责人说。

曾几何时,坛头村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诗和远方”的浪漫,如今,在这里又能品味到百姓喜闻乐见的“人间烟火”。今年3月初,传承千年灰汤粽技艺的义乡源坛头美食工坊正式开业,当问及为何选择“落户”坛头村,品牌主理人罗清静说,这是一种相互吸引,双向奔赴,这里的文化氛围和义乡源品牌理念相契合,希望借助坛头这片文化热土,将灰汤粽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也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除此以外,履坦镇还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文旅体发展路径,坚持文旅融合、文化赋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5月中旬,风靡全国的DS青少年越野障碍赛金华站在履坦镇坛头村开赛,来自省内各地的3000多名青少年走进坛头湿地公园,在“湿”情画意、绿草如茵的赛道上完成自然探索、自我挑战。作为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青少年越野挑战赛,该赛事对比赛场地综合条件要求比较高,从2023年起,坛头村连续三年从众多意向主办地中脱颖而出,这是对当地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充分认可,DS探索赛已成为履坦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招牌。

城乡蝶变 绘就发展新图景

今年以来,履坦镇在推进镇区有机更新的同时,同步推进千年古镇风貌提升,启动拆迁区块文保点、文保登录点保护利用,谋划实施申明街风貌提升工程,建设古埠特色风情街。同时,以农村有机更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打造履三泉头、郑村石龙头等一批农村有机更新示范村,加快郭塘、寺后等村有机更新进度。

走进履坦镇履三村,江水穿村而过,两旁的树木葱茏,精致的廊亭点缀其间,古窑址、古码头、古建筑群、古桥亭、古樟树,构成一道古韵十足的风景线。

近年来,履三村实施了村庄整治、精品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实施古码头、古建筑修复保护,以“佑启良模”为代表的古建修复、金武古道营造、梅溪公园和古渡码头修建、郭婆桥亭历史文化挖掘及湿地公园完善,创建了省3A级示范景区,村庄容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履三村的风貌提升无疑是履坦这个千年古镇美丽蝶变的最佳诠释。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镇的‘根’和‘魂’,不仅承载着城镇的记忆和文化基因,也是维系居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更是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的情感基础。”履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充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一方面通过塑造城镇的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老场景、新功能”的创新设计,让历史文化空间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满足现代需求,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深入推进武义精品县城建设行动,履坦镇莹乡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实现街面洁化、单元美化、治理优化、功能强化四个目标,组织开展“环境提标 文明提质”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强化个个挺膺的责任担当,形成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掀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潮,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居民满意的城市社区新样板。

在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进程中,履坦镇始终把城与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谋划,聚焦融合发展,推动全域风貌整体提升,让繁华城市与美丽乡村互融共生、共治共享,走深走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