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婺城   正文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时代回响⑧ | 方健:花果产业“玳玳传”

2025-05-23 19:30:51

来源: 无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孙武斌 婺城融媒 吴铮誉 文 摄影:吴潮宏 视频:周金权 海报:张艺

心声:

“老手艺必须要与新思维、新技术紧密融合,农业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八婺金匠、第六批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玳玳花果膏”代表性传承人 方健


走进位于婺城区罗店镇的金华市黛巴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空气能烘干房全自动24小时运作,一股玳玳花的清新香气扑面而来。八婺金匠、企业负责人方健正挑拣从烘干房出炉的玳玳花干,准备将优质花干制成中药材。作为从小闻着玳玳花果香长大的罗店人,这样的场景对方健来说再熟悉不过。花果香未改,技艺却在代代传承中焕新。




策划:张明 丰晓原

文字: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孙武斌

      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铮誉

图片: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潮宏

视频: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周金权

海报: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  艺

 

玳玳花香“代代”传

玳玳花又名代代花,“代代”有代代相传之意。其果实初呈深绿色,成熟后显橙黄色,不脱落至翌年春夏又变成青绿色,通常在一棵树上可看到几代花果同堂。罗店镇是“中国花卉之乡”,玳玳花果产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市场需求逐年攀升,如今已成为罗店镇的支柱产业,也是省内乃至国内玳玳花果的主要产区。

直到现在,方健还记得儿时一家人一起生产、加工玳玳花果的场景。周末的清晨,他跟着父亲去田间采玳玳花,采完后和哥哥姐姐摆摊收购其他农户的花。20岁出头,他学着烧土灶,将新鲜的玳玳花烘干,制成花干、精油产品。

步入社会后,方健前往义乌从事外贸行业,这段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2015年,他选择返乡接手家里的玳玳花果产业,成立了金华市黛巴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金玳堂”品牌。“父亲干了38年,年纪大了,我就想接过接力棒,把我们金华玳玳花果特色产业好好发扬光大。”方健说,“以前罗店镇做玳玳花产品的总共六家,现在只有我们家传承下来了。”

方健的农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原本应该丰产的100亩玳玳花却因冬季的一场雨雪冰冻侵袭被冻坏了一大片,损失惨重。次年,他吸取教训,重新补种,并加强保暖防冻举措。“干农业,靠的是坚持。朝着正确的目标坚持下去,一定能迎来丰收的那一天。”方健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打开品牌的知名度,方健从“低头种田”到“上网吆喝”,拓宽增收渠道,并积极参加各地展会,推介自家的玳玳花果系列产品,助力特色产品破局出圈,同时开展线下沙龙体验课,让更多人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金华玳玳花果。

凭借不懈努力,方健于2020年荣获“第六批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玳玳花果膏’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他研发的“玳玳花果膏”被收录进“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自创品牌“金玳堂”获评“金华老字号”。

玳玳花香传代代。如今,方健的两个女儿一有空也会帮忙收购玳玳花,一如儿时的方健。小女儿年纪不大,却早早有了长大后当药剂师的想法,她说想发挥自己的能力,将玳玳花果产业传承下去。

 

花果经济富乡亲

5月,刚忙完玳玳花收购季的方健终于能坐下来喘口气。“每年4月,玳玳花盛开,我们都会忙得脚不沾地,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每年采花季,方健除了雇人采摘80亩自有种植基地产的玳玳花,还要忙着收购合作农户采的玳玳花,现场验货、现金支付,广受农户的欢迎。一收到农户联系群里收购的通知,罗店镇周边农户们便纷纷带着自己采的花在收购点排起了长龙,队伍最长有五六十米,满地都是鲜花。

“一直以来,罗店镇都有很多人种植玳玳花果,只是都比较零散,规模不大。”为了整合零散农户资源,自2022年起,方健就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统一收购+技术兜底”,让村集体和农户同步增收,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平常,方健也会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

“以前,一年只有两三季的产能,现在我们做到四个季都有产能,包括采花季、采落地果季、采树上果季,还有下半年的采黄果季,农户们每季都有收益,让玳玳花成了‘致富花’,玳玳果成了‘金果果’。”方健还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亩玳玳花可产鲜花400余斤,目前公司收购价8-10元/斤,今年公司半个月就收购了30万斤鲜花;每亩还可产果约2000斤,收购价不低于市场价,同样能为村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如今,罗店镇罗店村附近基本每家每户都种着玳玳花果,今年,该村新增3000棵玳玳果种苗。“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种植玳玳花果,种植范围扩大到婺城区竹马乡、罗店镇、蒋堂镇、乾西乡等乡镇基地,惠及农户超5000户,带动农户每亩增收超8000元。“看到这些农户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增加一点收入,我感到特别骄傲。”方健说。

 

技术赋能焕活力

黛巴莎的加工车间内,鲜花烘干、精油提取等工序高效运转,这得益于方健引进的三个空气能烘干房和三套蒸馏设备。

玳玳花是一款药食同源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以前烘干新鲜的玳玳花非常辛苦,需要24小时守在土灶旁,手动往里烧煤,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引入了全自动化设备,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方健说。

玳玳花果“浑身是宝”的特性,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方健在以前花干、枳实、精油这老三样产品基础上,创新制作技艺,还开发了玳玳的食品系列和化妆品系列,推出冰糖玳玳膏、玳玳花茶、玳玳果脯、果酒、玳玳花精油、玳玳花纯露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玳玳产品链条。

在众多产品中,冰糖玳玳膏是爆款之一,仅3个月就达到四五十万元的销售额。“小时候我一有咳嗽症状,我奶奶就会自制玳玳膏给我吃,有止咳润肺的功效。而我的冰糖玳玳膏就是在传统技艺基础上添加了独家配方,在脱涩、脱苦的同时保留其功效。”方健道出了该产品销售火爆的秘诀。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方健不断升级玳玳花果加工技术,创新改进产品,有时为了研制出一个好产品,甚至进行了上百次试验。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未来,方健想深化与高校合作,开发药用成分提取技术,挖掘玳玳果的医疗价值。“玳玳花果产业不仅要传承下去,更要加快转型升级,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推动‘婺城玳玳’品牌走向全国甚至海外。”方健坚定地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