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中药配饰成“养生新宠”,闻香养生靠谱吗?

2025-05-23 20:05:4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蔡文洁 文/摄

从中药膳食、养生饮品到中药配饰,年轻人的各类中式养生方式层出不穷。最近,传统中药变身成为潮流的手串、香牌、项链、发簪、耳饰中药配饰,商家声称长期佩戴不仅可以安神助眠、驱蚊防虫,甚至可以祛湿减重、调理结节被众多年轻人追捧

所谓身兼“美与养生”的中药配饰,是传统中医文化的创新传承,还是收割焦虑的消费陷阱?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医院出品”中药配饰,一个月卖出2千单 

这段时间,磐安县中医院治未病科忙着赶制各类中药首饰。自从医院从4月份推出中药手串、养发梳、吊坠、车挂等一系列中医药文创产品后,一个月时间已经卖出了2千多单。

“今年初,我们关注到中医药与现代饰品的结合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磐安县中医院治未病科副护士长曹梅芳告诉记者,医院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在自主研发了4个月后,于4月份创新推出了十几个方子的各类中药配饰,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以更时尚、更实用的方式走入日常生活。

曹梅芳介绍,中药手串是本系列的主打产品。精选道地中药材,历经磨粉、过筛、洗泥、捶打等多道工序制成,分别有状元醒脑手串、疏肝解郁手串、驱蚊驱虫手串、息肌丸手串、安神助眠手串、五行手串等六款手串供大家选择,售价在48元在88元之间,市民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实际需求来医院定制,也可以在磐安县中医院的官方微信号上进行线上订购。

临近高考,医院最新推出了一款名为金榜题名的状元牌,选用芍药、乌头、官桂、桔梗、茯苓、人参等中药制作而成,具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脑、避暑祛热的功效,很受家长欢迎。


“由于产品为手工制作,只接受预订,等候时间为一周左右。”曹梅芳说,中药配饰推出后,线上订单不断,来自云南、广州、江苏等全国各地,下一步医院也将建立专门的工作室,同时考虑与磐安特色中药材结合,推出更多品类的中药配饰,供消费者选择。

 

文化饰品并非“治病神器”

不仅在线下,线上平台中药配饰同样火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中药手串”,相关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销量最高的店铺月售超8000件,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定制服务,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搭配不同中药材。


市民陈威涛学习中医十余年,早在去年,他就关注到了“中药配饰”这个新赛道,并在金华的青年夜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主要教大家做中药耳环、手串和手机挂件,下一步打算开设制作线香的课程。”陈威涛认为,快节奏生活下,便捷的养生方式成为刚需,中药手串将“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可穿戴饰品,契合了年轻人“碎片化养生”的心理,也折射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

那么关于这些中药配饰所宣传的治病、瘦身美容、强身健体等功效,是否真的有效果?“我认为中药配饰更多地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它对人体是友好的。”陈威涛说,中药配饰具有一定的养生价值,例如艾草、沉香、檀香等药材,可以通过香气起到舒缓情绪、提升精神的作用,属于中医里面的熏蒸疗法,但要达到治疗效果微乎其微。“不少商家为了营销产品,夸大了产品功效,消费者要学会理性看待。”

此外,记者注意到,市场上一些中药手串为劣质药材粉混合香精制成,易引发过敏。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合香珠佩戴后出现咳嗽、红疹,最终因无法确定致敏源只得丢弃。

专家也提醒,消费者需认清中药配饰“文化饰品”的属性,而非“治病神器”。如果真的生病了,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若作为文化体验,在购买时需要注意产品的来源和成分,孕妇、婴幼儿群体要慎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