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 14:51:10
来源: 融磐安
近日,磐安县双峰乡智能菌菇方舱“共富工坊”正在加紧建设。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打破了传统菌菇种植的季节与地理限制,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形式,充分发挥智能方舱及人才技术优势,探索林下经济、菌菇经济新模式。项目建成后,将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参与,实现“家门口就业”。
摄影:傅天明
今年以来,双峰乡紧扣“扩中提低、强村富民”主线,深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兴村”“融合”两篇文章,着力缩小“三大差距”,书写全域共富新篇章。
“五一”期间,该乡大皿村推出“念想双峰·羊家有喜”实景展演,游客沉浸式参与巡游、抛绣球招亲等民俗活动,夜间的非遗炼火表演与冷啖杯夜市火爆出圈,成为周边游客“打卡”热点,探索出一条文旅赋能共同富裕的可持续路径。
近年来,双峰乡从机制破题,打破以往的“政府花钱赚吆喝”模式,创新推出“强村公司+文化IP”,由大皿、东坑、溪上、溪下、西告5个行政村共同组建皿溪强村有限公司,通过打造“念想双峰·羊家有喜”文化IP,实行市场化统一运营,将分散的文旅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增收的“聚宝盆”,打造“周周有戏、村村参与、户户收益”乡村文旅新节奏。这种创新模式,为各村带来文旅分红,真正实现“强村带弱村、抱团谋发展”。
“羊家有喜”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家门口的“共富集市”。抛绣球招亲活动中,除“新娘”“状元”角色从游客中随机产生外,其余30多名“演职人员”均为当地村民,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发展。非遗炼火表演专门安排低收入农户制作炼火用炭,72岁的低收入农户羊大伯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我在家里轻轻松松烧炭就能赚钱,每月大约能赚1000元。”
摄影:傅天明
每周六的常态化展演,正在重塑双峰文旅——对游客而言,是每周如约而至的文化盛宴;对村民而言,是细水长流的周末“薪水”;对乡村而言,则是从“假日脉冲”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跃迁。据测算,常态化展演有望每年撬动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500万元以上,让“周末双峰行”成为浙中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推动形成“游客高频抵达、村民在地创富、产业动态增值”的良性循环。
溪上村打造“生态康养+农耕体验+亲水休闲”多元业态,形成“农旅融合”体验闭环,带动农家乐发展和村民就业;西告村利用交通优势,培育星级农家乐和营地经济……接下来,双峰乡将坚持“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村村有特色、处处有亮点,推动乡村发展“百花齐放”、强村富民“硕果累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