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16:09:49
来源: 无
社区矫正,不仅是法律的约束,更是一场重塑人生的“心灵重塑工程”。近年来,金东区司法局以“刚柔并济”为治理理念,统筹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通过“公益服务+技能赋能+教育帮扶”多维赋能,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在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中重获认同,实现从“矫正”到“重生”的温暖蜕变。
公益服务让矫正对象“矫心正行”。在孝顺镇,区司法局孝顺司法所创新实践,与残疾人之家签订协议,将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服务转化为对残疾人的实质帮扶——80余名矫正对象与残疾人结对,通过共同组装牙签盒等手工活,将劳动收益直接计入残疾人账户。每月22日前,矫正对象可自主选择服务时段,通过智能签到与实时监控实现柔性监管,完成公益服务。近一年来,参与人数已近千人次,累计参与公益活动3500余小时,曾经的“管理难题”变成了“暖心帮手”。
技能赋能照亮矫正对象“归途”。在傅村镇,区司法局傅村司法所走出了“用其所长”的特色路径。针对矫正对象中的技能人才,构建“传帮带”机制,将理发、按摩等手艺转化为服务傅一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的公益行动。在傅村镇50余名矫正对象中,曾为专业理发师的傅梁(化名)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职业价值。每个月的20日,他都会带着同为矫正对象的“徒弟”准时出现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义务理发。据了解,矫正对象们每个月都会为30余名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对一些行动不便无法自行前来的老人们也会进行上门服务,在技能学习和公益服务中逐步找到回归社会的信心。自2024年3月推行以来,傅村镇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转变,从之前的被动管理,转变至主动服务,社区矫正对象的违规率也在逐渐下降,矫正对象在2024年的被警告率较前一年下降80%。
除了技能赋能,金东区也注重“知识托底”。针对矫正对象学历偏低的现状,金东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与开放大学合作,推出“线上+线下+考试”学习模式:35岁以下全员报名、35岁以上自愿参与,成功帮助36名矫正对象取得高中学历。同时,各乡镇司法所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经验分享等讲座,推动矫正对象完成认知重构,为未来发展铺就“成长阶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