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佳音巷|塞狗弄堂

2025-05-28 07:00:04

来源: 无

作者: 作者:朱之辉 诵读:秦添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文章▲




塞狗弄堂


作者朱之辉

诵读:秦  添



游埠有条弄堂,叫塞狗弄堂,也有说叫杀狗弄堂,都有各自的说法来佐证。

有人说,以前在这条弄堂里有人家是杀狗的,这条弄堂就叫杀狗弄堂了。作为一个弄堂里的原住民,我从来没有听到长辈们说起过周边的住户还有杀狗的。倒是对长夏时节总是趴在弄堂里的青石板上乘凉,赶都赶不走的几只土狗颇有印象。曾听人说,这狗多的时候,就好像整个游埠的狗都歇到了这里,弄堂被塞得满满当当。塞狗弄堂就这样叫开了。

在游埠话的口音里,塞和杀的音极为相近,也就以讹传讹,成了杀狗弄堂。

原先塞狗弄堂在游埠是蛮有名气的,不是因为狗,而是因为游埠溪上的桥。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游埠溪上有五座桥,号称五马归槽。但对于具体的五座桥,很多人都按着现在的石桥一座座地数:永济桥(大街桥)、永福桥(猪栏桥)、永安桥(柴市桥)、太平桥,而后发现一个问题。游埠溪上除了新修的公路桥之外再也没有桥了,而这座公路桥明显不能算在五马归槽的桥里面,只好拉潦溪桥来凑数。而潦溪桥和游埠集市其实已经隔了老长一段路了。

不少老游埠人说,游埠溪上号称五马归槽的五座桥中消失的那座桥,其实就是永福桥和永安桥中间的一座木桥,具体位置就在塞狗弄堂正对的地方。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看到这座木桥遗留下来的青石基座。这座木桥早年被洪水冲毁,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重新修建,游埠溪上的桥也就只剩下了四座石桥。

弄堂东头连着线带厂,西头连着综合厂的煤球车间,两边都是砖墙,只有中间我家是排门屋。小时候,东头的墙上有一些隐隐约约的字迹,颜色红黄相间。弄堂西头则有一大块白墙。有一段时间,这白墙成了一位煤球工人的画布。每次卸完煤,他总是用手指在墙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多数类似于现在的简笔画。现在想想,那些画应该都是一些极简单的线描,画得未必有多好,但那时确实给了我很多乐趣。

弄堂里静静立着的老排门是灰色的,那是时光与风雨留下的印迹;排门下懒懒地卧着的是两级台阶,方方的棱已经变成了弧形。没什么人走动的部分长着厚厚的苔藓,青翠可喜,其他的地方却露着红岩的本色,用小刀可以轻松地锯出深深的凹痕。弄堂中间盖着青石板,人从青石板上走过,会发出有节奏的“滴蓬,滴蓬”的声音,在巷子里回旋,颇有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味。

当这些青石板换掉的时候,弄堂里也搬来了第二户人家,我们两家门口正好相对。他们家是开茶馆店的,好像是落实政策,房子物归原主,茶馆店就开到了弄堂里,热闹随之也就跟到了家门口。从此遇到了许多陌生的茶客,听到许多陌生的故事。红石台阶是茶客们最喜欢坐的地方,无他,此地有弄堂风。

那时候,我父母亲做着好几样的活,夏天做蚊香,冬天弹棉絮,平时还修雨伞,父亲还用油漆在弄堂口的墙上写过“修理凉伞”四个大字,现在已经淡不可见了。夏天我家一个蚊子也没有,隔壁人家都喜欢待在我家;冬天,我家满满当当都是顾客拿来加工的棉花。

弄堂里的排门改成了砖墙之后,没几年,我就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也就从弄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现如今,我家的老房子用以修代租的方式交给了别人管理,每每回到游埠,心里都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或许再过几年,我还会回到塞狗弄堂的老屋,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回归呢?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期待。

(图片由朱之辉提供)



点击打开【佳音巷】专题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