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08:06:41
来源: 无
家庭医生是指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的医生,是签约居民的“健康第一联系人”,通常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师(临床类别或中医类别)、乡村医生或其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担任。
近日,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200多位市民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线上问卷网(wenjuan.com)收集的173份有效问卷中,31—50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比高达97.11%,且存在签约意愿普遍偏低的情况。通过线下问卷和随机采访发现,老年人、青少年和慢性病患者的签约率相对较高,但对服务质量仍有更高期待。这种“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反映出当前家庭医生服务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中青年群体存在认知与行为相反的情况。未签约市民中,90.17%因担心额外费用而却步,8.09%表示不了解政策细节。“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都不清楚,实在不敢贸然签约。”从事金融工作的王女士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顾虑。更值得注意的是,91.33%的受访者反映签约时未获知具体权益,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影响了签约积极性。
即便已经签约的中青年群体,使用频率也普遍偏低。数据显示,98.84%的签约居民一年内从未主动联系过家庭医生。“除了收到过两次短信提醒,平时生病还是习惯自己去药店或医院。”家住江南的罗女士坦言。对此,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解释:“每个家庭医生要服务上百位居民,确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加上社区医院的药品和设备有限,很多居民更倾向直接去大医院。”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依赖程度较高。88岁的刘奶奶是汤溪镇的高血压患者,她的家庭医生李小群每月都会上门随访,提供用药指导和代配药服务。近日,李小群还为刘奶奶申请了家庭病床,且使用一个月后仅需70余元。“开始以为就是开个药,没想到服务这么周到。”刘奶奶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赞不绝口。
在婺城区城中街道,家庭医生张玉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随访机制:每周固定门诊、每月电话随访、每季度面访,并尽量每周至少一次上门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要求每位医生每月社区随访时间不少于8小时。然而,有家庭医生透露,当前服务的签约对象以老年群体居多,且多为慢性病配药、健康咨询等服务,上门诊疗等个性化的服务依然存在不足。
面对差异化需求,不同群体提出了各自的期待。已签约居民希望增加上门服务频次、细化健康指导;中青年群体则更看重数字化服务转型。“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方式。”“90后”林女士表示,“如果能通过手机App与家庭医生实现在线咨询、电子健康档案等功能,会大大提高使用意愿。”也有家庭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希望能从多方面加强宣传,让居民更全面地了解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和价值。”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