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东   正文

新闻背后丨金华,是怎么变美的?

2025-05-28 17:04:51

来源: 无

作者: 陈玉杰

30多年前的金华,和古老的“地级市”实在是不般配,道路狭窄、房屋破旧、环境脏乱,既没有“金星与婺女争华”的耀眼光芒,也缺少“麝月共嫦娥竞爽”的独特美好,如同呼唤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应答的却是一张破碎的脸。

大概1994年,市区各街道相继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开始综合整治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艰难征程。

那时的市中心,东西南北以后街、新华街、中山路、解放东路为“四大天王”,内有西市街、文化路,外有八一北路、明月街,这些区域内汇集了金华一百、金华二百、新华书店、火腿大楼、二轻商场、五交化商场、邮电局、人民电影院、金华剧院、人民广场和婺城区政府、金华县政府甚至稍远一点的市政府机关大院。

路嘛,本来就窄,上述路段之间形成的新华街与解放东路、解放东路与西市街、西市街与文化路等交叉口,逢上下班高峰经常堵塞,导致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摊贩。

不是“过来人”,你想象不出当年的“四大天王”地盘上有多少摊位,瓜果、饮食、服装和装饰物品,场面相当壮观,有的摊贩推着三轮车居然占据道路中心慢条斯理卖东西。

若非“老司机”,你也脑补不了当时和摊贩打起你赶我走“游击战”的不是城管不是工商,竟然是为此忙得“团团转”的巡警。

管理混乱,各自为战,正如卖瓜小贩所说:“巡警赶人我们走,工商罚款不赶人,转来转去,一天的生意就有赚头了。”

还有违章搭建。

比如金华火车站附近,后桥路5户居民与永康市农资公司驻金办事处之间形成的小弄堂,曾为后桥路连接婺江西路的通道。后来,该处居民有4户在门前或后门搭盖起砖砌的简易小棚,供洗澡、洗衣和放杂物之用。棚紧搭在永康市农资公司驻金办的后墙边,遮住了该办事处的后窗,还截除该处后墙上的排水管,致使雨天水浸墙壁。

有不少机关干部职工也没“闲着”,直到一纸“通告”在市政府机关后门旁贴出,大家才知道有88户机关干部职工在阳台、过道及住房周围搭棚搭房。

“通告”,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从自身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

对此,金华“多管齐下”根治顽疾。

——出台《动静管理方案》,采取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案,对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与各街道城管办的工作实行明查暗访。在静态管理中,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职责:对违反“门前三包”规定,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违章占道经营、占道堆放、违章停放车辆和无证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动态管理方法:一是由市容监察大队每天分两班巡逻执法,并对以上地段进行检查登记,交城管办考核;二是市城管办每周组织联合办公会议成员进行一次暗查,每月组织各街道城管办进行一次互查,作为考核各路段与街道城管办工作的一项依据。

这个措施最有效之处在于,什么地段、谁是责任单位、监督电话多少,均在《金华晚报》公开。

——违章了,拆你没商量。一个星期不到,市机关88户违章搭建问题,已有65户拆除了违章建筑物,11户对超标阳台进行缩改,另有2户也拆除了一半。

对极个别“钉子户”怎么办?市政府的态度是“拆你没商量”,必要时将采取强制措施,给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同时,市领导要求市机关各自管房单位、金华县和市直各单位都要抓好对违章搭建的整治工作,有关部门将对此督促检查,以迎接省第二轮创建文明城市大检查。

——责令违章摊贩打扫卫生。责令违章摊贩清扫卫生是市城管部门专项整治的一项新措施,于1994年9月1日开始实施,目的是“一方面教育摊贩本人,给他们敲敲警钟;另一方面,当场处罚也能增强广大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那几个月,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市区上下真的是万众一心,时任市委书记仇保兴斩钉截铁地说:“‘强拆大行动’要搞‘霹雳式’,快刀斩乱麻。”

由此,市区300多处违章搭建户(单位),特别是飘萍路等违章搭建“老大难”地段,被“霹雳式速度”全部拆除。

如果说“整治行动”是急就章,为的是迎接当时的省第二轮创建文明城市大检查和中国金华火腿文化博览会,那么因此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也是值得的。

何况,通过“整治行动”呈现出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市民惊叹“金华原来也可以这么清爽”之后,就意味着创建之路走对了。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诚如时任《金华晚报》总编辑陈东在《文明为谁》短评中所写:“病”既未治愈,继续下“猛药”,必要时动“手术”;不时杀个“回马枪”,对“犯规”者施以“重刑”,都是重要的。可是,争取当现代化城市一员的金华人可明白:创建文明不仅仅是为了他人,更重要的是为自己!

金华离文明城市还有多远?

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用了多少年?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摊贩占道经营沿路叫卖一直严重影响着市区交通畅通和环境整洁,1994年12月1日起,市区主要街道严禁摆摊设点;

1995年4月,创建文明城市指挥“一条鞭”——市文明委下设创建办,由市城管办、文明办、爱卫办合署办公,对创建工作实施统一指挥、规划、督促和协调;

1995年起,金华城市设施建设大提速,重点是一站(铁路新客站)、二桥(双龙大桥和通济桥)、二路(双龙路和人民东路),四口(山嘴头、上古井、祝丰亭、陶朱路等四个入城口)和金兰引水、青春东区一期、胜利南街三个工程;

1995年5月18日,市政府出台《金华市城市管理若干规定》,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执行,市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上街执勤;

1995年12月18日,金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如愿实现,喜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2009年10月17日,金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

2020年11月20日,金华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

顺着以上时间轴,我的眼前不时闪过一张张笑脸,他们中,有市(区)领导,有抓具体工作的部门、单位负责人,有环卫工人、干部职工、广大师生、部队官兵……虽然他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早已调任、有的远在他乡,但我相信,如今的金华大街小巷,依然回响着他们曾经矢志不渝创建的足音。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来:1995年1月中旬,金华市五星彩印公司主动请缨,向市民赠送价值近8000元的清洁袋,并倡议发动“请垃圾入袋”战役。

那天,我在环城北路这家公司完成采访后,总经理陈樟明让业务主管骆素萍骑着摩托车送我回报社,一路上尽管寒风凛冽,但骆素萍勇往直前衣袂飘飘,随风所散发的淡淡香水味,宛如路边即将绽放的花儿,传来春天的气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