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9 06:00:04
来源: 无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最初吸引我的是他的《洪堡的礼物》,洪堡的原型是美国诗人“纽约知识分子”成员之一的德尔莫·施瓦茨,其人饱受酗酒与精神疾病困扰,最终死于心脏病突发。美国诗人与此类似者,可谓比比皆是。索尔·贝娄通过诗人之死,所要揭示的不过是资本对诗人的驱逐,因为艺术“是一种与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事件对照的自由的世界”,但是,自由世界已经被资本侵蚀。这部小说出版之后的一年,索尔·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索尔·贝娄的另一部小说《赫索格》出版于1964年,《赫索格》一直被视作索尔·贝娄的典范之作。它所描述的是大学教授赫索格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彷徨,成为美国“高级趣味”的畅销书。我们最先读到的版本都是宋兆霖翻译的《赫索格》,它被纳入到漓江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丛书系列。宋兆霖是金华人,1953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系,后在浙江大学外文系任教到退休。早年,他翻译的是美国作家库柏的作品,库柏素有“美国的司各特”之称。宋兆霖认为,在美国文学史上,库柏开创了三种不同的小说形式,一种是以《间谍》为代表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以《拓荒者》为代表的边疆小说,一种是以《舵手》为代表的航海小说。宋兆霖翻译的《杀鹿人》,算是“作者为塑造这个美国英雄尽了最后的和最大的努力”。
1977年,中美关系解冻,美国当代文学也开始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次年,人文社的秦顺新、施咸荣到杭州组稿。施咸荣在讲到“犹太作家统治着当今的美国文坛”时,索尔·贝娄和辛格恰恰是被他拿来举例的两个作家,宋兆霖对此印象深刻。1980年,宋兆霖与殷维本等人翻译了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奇境》,此书初版竟然印了11万册,堪称赶上时代风气之先。关于《赫索格》,宋兆霖在《<赫索格>翻译前后》中直言,动笔翻译时感到力不从心,怎么也跟不上作者的思路和学识。他认可索尔·贝娄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当代美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他以为“贝娄用的是一种他本人独创的‘贝娄风格’,即一种具有自我嘲讽的喜剧性风格。它的特点是自由、风趣、寓庄于谐,既富于同情,又带有讽刺,戏剧性的嘲讽和严肃的思考相结合,滑稽中流露悲怆,诚恳中蕴含超脱”。
当然,《赫索格》被人们看作是那个时代美国社会和知识分子最生动的诠释,而索尔·贝娄的生活和赫索格一样糟糕,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们的恶习和缺陷显示了我们思想和文化上的丰富以及我们理智和感觉的力量”,这是《赫索格》最好的注脚。国内很多有关索尔·贝娄的研究综述,都以宋兆霖的翻译为起点。宋兆霖对《赫索格》的理解,认为“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中的苦闷和迷惘,描写了一个犹太学者在现实社会中经历着生活上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失落”,或许,他并没有想到这种“生活上的失败和精神的失落”并不局限于“犹太学者”而已。其实,更早的版本出自颜元叔、刘绍铭翻译的《何索》。颜元叔在《浅谈‘何索’》中对赫索格有一个论定,“何索这个知识分子,只是辗转于尝试及挫折之间,而尝试何其软弱,挫折也决非悲剧英雄式的。古典的悲剧英雄全是大作为的人。何索这位现代知识分子,也许有悲剧意识,却缺乏悲剧作为的能力,在他看来,整部小说,赫索格丧失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整个社会”。
起初,我们读到宋兆霖的译本都惊叹不已,包括我曾经的豆瓣好友“流氓书生”,对《赫索格》极喜爱,后来得见颜元叔的译本,方知宋兆霖的不过“抄本”而已。“流氓书生”于三年前因肝病去世,人们又如何能够缅怀这样一个优秀的读书人,当初我们辩论《赫索格》的译本时,早已熟悉每个版本之间的流窜,只是我从来不在乎真相为何,因为我所知道的真相也会化为乌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