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捉刀斫史] 门卫逸事

2025-05-29 06:00:06

来源: 无

作者: 傅亦武

插图:童俊

“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这段华丽丽的文字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第十回,描写的是唐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的光辉形象。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然难处。白日犹可,昏夜难禁”,秦叔宝自告奋勇,与尉迟恭二人全身披挂,执金瓜钺斧在皇宫门口守夜,“一夜天晚,更不曾见一点邪祟”。后来唐太宗觉得两人天天加夜班太辛苦,就让画师把他们的英武形象画下来,贴在皇宫大门上,居然也有真人守门的同样效果。

因为这段故事,民间认定秦琼、尉迟恭有镇宅祛邪的特殊功效,于是有样学样,从此两人成为门神序列里流传最广的一对。纵然岁月轮转朝代更替,这两位大将一直毫无怨言地为中华百姓看守门户,直到现在还没有退休,可谓是忠于职守的“中华守门人”了。

看大门这个职业自古有之,现在通常称谓是门卫,古代则称为“阍人”“司阍”“阍者”。古代等级社会不讲究“职业无贵贱,品格有高低”,门卫的社会地位很是低下。《礼记·祭统》中就明确说明,“阍者,守门之贱者也”。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周礼》,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各种制度,其中还有“使墨者守门,劓者守关,宫者守内,刖者守囿,髡者使守积”的说法。墨、劓、宫、刖、髡都是古代的重刑,受刑者从生理到心理都受到极大伤害,特别是受刖刑者,被砍去脚丫子,已经没办法靠体力维持生活,让他们去看门守户,不知道算不算统治阶级的一点怜悯。在后世出土的青铜器中,就不乏刖者守门的形象。

《周礼》又云:“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王宫的每个宫门有四个门卫的编制,国王家的园林也一样。随着秦朝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帝王的权威与安全显然不是几十个残疾人能够保证的。于是发展到隋朝,就有了专门负责守卫皇宫门庭的监门府(卫),主官名为监门将军(后改名为监门郎将),左、右各一人,官居正四品。唐朝的监门卫队伍更大、级别更高,有左、右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左、右将军各二人,从三品。以前文所述的两位门神爷为例,如果不算他们的国公爵位,秦琼的实职是正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恭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从一品的右武候大将军,让他们给皇上当门卫,还真算不得受委屈。

古代门卫中不乏有胆略、有见识的人。春秋时的齐国,齐景公某日披头散发,带美女乘坐一辆六匹马的豪车,想从王宫正门出去游玩。按当时的礼仪规范,齐景公这形象、行为都有失检点,于是值班的断脚门卫果断拦住马车,大声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啊!”被门卫这样批评,齐景公觉得很羞耻,回宫后闷闷不乐,几天都不上朝。晏子得知此事,入宫拜见齐景公,说:“自古以来,只有明君在上,臣子才敢直言劝谏;君主向善,百姓才敢说话。现在您做错了事,那个断脚门卫直言敢谏,这是您的福分。请国君赏赐他,以此表明接受他的意见。”于是齐景公给这个门卫以重赏,成就了一段纳谏的佳话。

当然,门卫这类服务人员,并非只有君王家才有,各级衙门、豪强贵绅的宅院,都有相关配置,只是不像监门卫那样有国家编制。这些门卫虽然处于社会底层,但因为岗位特殊、消息灵通,微小的权力也不乏寻租的机会。大唐贞元十一年(795),初登仕途的韩愈在长安“待命”了40多天还没分配工作,其间三次向宰相上书请求任用,又多次登门拜访,“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都被宰相家的门卫拦在门外,不光见不到人,连回信都没得到。清朝乾隆年间和珅权倾朝野,山东历城有个县令为了见他一面,给和府门卫送了两千两银子,才得到一个跪在门口等待和大人回家的机会。《红楼梦》第六十回中,广东官员给贾府送了两小篓子茯苓霜,得先拿一篓给门卫,才能保证礼物顺利到达贾府主人手中。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么一联想,家境贫寒性格耿介的韩愈,多半是因为给不起红包才被相府门卫刁难的。

公元252年,东吴大帝孙权病故,归葬南京钟山的蒋陵。又过了1100多年,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也派人在钟山修建陵墓。工部官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蒋陵正好在规划中的孝陵神道正前方,于是上奏建议拆迁,没想到朱元璋大喇喇地批示:“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于是乎,孝陵神道在蒋陵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成为历代帝王陵墓的一个特例。洪武皇帝此举当然可以视为一种大度,但成功再就业、堪称历代第一门卫的孙大帝如果泉下有知,会不会开心呢?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