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暖心护理 守护童真,打造“无哭声医院”

2025-05-31 07:16:05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戴伟文

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将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服务年”,旨在通过三年时间进一步扩大儿科医疗服务供给、增强服务能力、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儿童就医需求。在此背景下,金华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探索,从环境改造、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三大维度入手,全力打造儿童友好“无哭声医院”。从童趣化空间设计到无痛诊疗技术,从互动式护理到全流程心理支持,医院以患儿为中心,将“无痛、无惧、无焦虑”理念贯穿医疗服务全链条,为儿童及家庭带来温暖和安心。

构建童趣诊疗环境 

缓解就医紧张情绪

走进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仿佛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儿科各病区以“绿色森林”“蓝色海洋”“粉色乐园”为主题进行划分,墙面绘满卡通形象,营造出像幼儿园一般的温馨氛围。

据了解,空间环境的友好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大特色,可爱的卡通造型、色彩鲜艳的玩具和丰富的游戏区,能够有效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恐惧心理。为打造儿童友好医院,医院在细节处尽显用心:输液大厅的椅子设计成卡通造型,配备智能动画平台。孩子在输液的同时,可以一边观看动画片或者一边玩游戏。治疗室贴满趣味贴纸,磁共振检查室配备儿童版模拟设备,让孩子提前熟悉检查流程。打针前,护士会向孩子们介绍留置针的构造。打针过程中,给予印章、爱心贴、哪吒贴纸等奖励,并用捏捏乐等玩具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护士站摆放着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和玩具,护士服印有星星月亮图案,就连医护人员也以“苹果医生”“草莓阿姨”等水果代号命名,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防撞软包覆盖走廊各个角落,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对于儿童医院而言,哭声是常见的“背景音”,尤其是患儿在手术室外声嘶力竭的哭喊更令家长手足无措,心痛不已。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手术室进行了创意十足的“魔法改造”,患儿乘坐定制的儿童汽车进入手术室,在游戏中化解紧张情绪。术前等待区设置“欢乐角”,配备各类书籍、玩具及动画片,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喜好。儿外、五官科、创伤外科等特定手术间,以“汪汪队”“海绵宝宝”“小猪佩奇”等主题壁纸打造沉浸式场景,提升患儿手术配合度,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护理部主任陈巧鸽告诉记者,“我们医院的建设目标,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一种情感饱满、温暖舒适的医疗体验。我们希望孩子一踏进医院,看到的是能让他们放松的童话场景,而不是冷冰冰的白墙。”

技术创新提质赋能

助力患儿勇敢闯关

“如果孩子哭闹着做治疗,风险会成倍增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就像气管插管的小患者,气道黏膜娇嫩,哭闹半小时就会引发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气道梗阻,危及生命。”综合外科护士长李月飞道出了儿科护理的特殊挑战性。为了让孩子们乖乖配合,科室将专业技术与儿童心理巧妙融合,在术前、术中、术后融入趣味环节,让住院治疗成为“勇敢闯关”游戏。孩子们每次完成治疗任务可开心打卡,打卡数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可领取一份礼物。平时打针做治疗,还有开盲盒等小奖励。孩子们在住院治疗的日子里,也能满怀期待,收获快乐。

针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依从性不高的问题,综合外科护理团队耗时一年多,精心创作了充满童趣的健康宣教绘本《悟空也忐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整个手术流程,鼓励他们像孙悟空一样勇敢。电子版绘本伴随入院单同步发放,家长在家就可带着孩子一起阅读。治疗室门口放置孙悟空雕像,儿童病员服设计成“悟空服”,孩子们在治疗间隙可以打卡、拍照。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用童言童语和孩子沟通。这一系列举措形成完整的心理安抚体系,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认可。一名家长分享说:“孩子读完绘本后,主动表示‘妈妈,我要像孙悟空一样勇敢,要像打怪兽一样战胜疾病’。这是他第一次勇敢面对治疗。”

作为“无哭声医院”建设的核心,医院引入多元化术后镇痛方案,疼痛管理贯穿全病程。比如,针对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采用“超前镇痛+局部麻醉+心理疏导”组合。镇静中心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等无痛检查,让患儿在睡眠中完成检查,避免传统束缚操作带来的心理创伤。

在“哄娃”这件事上,各个科室创意不断,妙招迭出:创伤外科为骨折患儿提供石膏彩绘服务,让冰冷的石膏变成一枚特殊的“勇敢勋章”;同时,运用耳穴压豆、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绿色治疗。护理团队更是把细节关怀做到极致——打针前用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减轻患儿疼痛;用仿真模型带孩子预演磁共振、CT、儿童灌肠等检查流程,还制作趣味小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有更直观的了解。此外,通过举办各种技能大赛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通过会诊制度解决疑难穿刺问题,用精湛的技术为患儿减少疼痛,让家长更安心。

全流程温暖守护

打造服务新标杆

从门诊到住院,从手术到康复,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构建了覆盖全周期的“无哭声服务链”。

住院部的人文关怀细致入微,儿二科为白血病患儿举办生日会、结业典礼等,儿三科开展“小糖人”夏令营和冬令营,并设计防跌倒坠床漫画版折页,通过绘本教学和模型演示普及糖尿病管理知识,提高孩子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在产科,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孕产全程。孕妇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为分娩做准备。分娩中心开展导乐陪伴、自由体位、无痛分娩等多种方式,减轻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疼痛和焦虑。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助产士门诊,为孕妇提供母乳喂养、会阴按摩等多方面指导,提高分娩安全性。助产士还会提前带领产妇熟悉产房环境,帮助她们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产后结合中医特色护理,运用中医手法通乳、穴位贴敷、热奄包理疗等中医护理手段,促进康复。产科护理团队还开展“母婴同室24小时照护”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助力新手妈妈掌握科学育儿技能。依托“互联网+医疗”模式,医院创新推出多项延续护理服务,产妇可通过线上平台预约产后会阴伤口评估、中医通乳指导、上门访视等护理项目。

在新生儿护理领域,科室积极提升服务品质,构建起一套科学全面的护理服务体系。新生儿早期保健环节,重视肌肤接触和晚断脐操作,营造安全过渡环境。开展新生儿床旁沐浴、抚触、智护等特色服务,助力其健康成长。医院还开展对先天性疾病的细致筛查、听力筛查等项目,力求早发现、早干预。新生儿线上护理涵盖黄疸监测、沐浴、游泳等多项内容,产妇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护理,促进母婴健康。

此外,医院推进“亲情陪护”改革,打破传统封闭式管理模式,开放ICU重症监护室一名家长全程陪护权限,依靠亲情力量缓解患儿的治疗焦虑,传递医疗人文关怀。

深化“无哭声医院”建设

让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家庭

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打造儿童友好“无哭声医院”的暖心图景背后,是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护理团队。围绕妇女儿童医院特色,各科护士长领衔开展“一科一品”优质护理工程,将创新理念转化为服务实践,为全市妇女儿童打造更具温度的健康守护体系。

医院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为消除儿童对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恐惧,医院将“化解就医焦虑”作为核心使命,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升级诊疗技术,提升就医体验与医疗效率。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期间,儿科为住院患儿送上康乃馨,鼓励他们向妈妈献上拥抱,表达爱意。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儿科还将举办一场由志愿者和患儿共同参与的小型音乐会,让病房充满欢声笑语。

从诊疗环境到技术革新,从服务流程到医患沟通,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以“无哭声”为目标,重新定义了儿童医疗服务的内涵。凭借对人文医疗的深度践行,目前医院已跻身全国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前列。正如分管副院长陈菊萍所说:“孩子的笑容是最好的评价,我们将继续用爱与创新,守护每一份童真。”未来,随着“儿科服务年”的深入推进,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将持续深化“无哭声医院”建设,让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家庭,成为儿童健康守护的温暖港湾。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