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5 15:41:22
来源: 无
6月4日下午,金华市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迎来土耳其青年文旅交流研修营。这群特别的客人以婺州窑为媒介,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深度文化交流。
在古婺窑火陶瓷博物馆,土耳其青年们被一件件精美的婺州窑作品震撼。博物馆通过“藏品展示区”“情景模拟区”“历史还原区”三大板块,完整展现了婺州窑千年发展历程。500余件文物,从东汉褐釉五联罐、三国青瓷堆塑罐,到唐代玉璧底碗,串联起婺州窑从初创到鼎盛的工艺演变。镇馆之宝——高32厘米的宋代乳浊釉堆塑人物龙瓶,以精美的人物龙纹堆塑和绚丽釉色,引得青年们纷纷拍照留念。
作为中国六大青瓷窑系之一,婺州窑始于东汉、盛于唐宋,以独特“乳浊釉”闻名。其釉色青灰泛紫,釉面“冰裂纹”别具一格,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婺州窑青瓷碗列为第三,足见其历史地位。如今,婺州窑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千年的匠心传承。而“古婺窑火”,不仅是这项古老技艺活态传承的关键阵地,更是一座闪耀的文化地标。
在“前店后厂”模式的制瓷长廊生产车间,土耳其青年们见证了婺州窑从泥土到艺术的蜕变过程。拉坯机飞速旋转,工人师傅熟练地将陶土塑造成型,一旁负责刻花的师傅手中刻刀游走,片刻间,简单的陶坯便有了精美的纹路。“原来一件瓷器的诞生需要这么多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陪同的助教老师祝涵洁感慨道,并不遗余力地向土耳其青年们介绍每一个操作细节。
亲手体验陶艺制作让土耳其青年兴奋不已。“老师,这样塑形可以吗?”“我想刻朵土耳其的郁金香。”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他们揉泥、塑形、刻花,将创意融入陶土。现场陶轮声与欢笑声交织,不同文化创意在此碰撞融合。
近年来,“古婺窑火”深耕非遗活化路径,以“研学+生产+文创”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将传统制瓷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工坊内,拉坯机的嗡鸣与研学课堂的笑语交织,生产线的标准化作业与文创设计的灵感碰撞,非遗传承不再局限于静态展示,而是化作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产品,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古婺窑火”的14款瓷器作品亮相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温润釉色与东方美学惊艳世界。此次接待土耳其青年文旅交流研修营,更是将沉浸式研学体验推向新高度——从博物馆的历史追溯,到车间的工艺观摩,再到亲手制陶的文化互动,不仅完善了“古婺窑火”的研学服务体系,更让这座隐匿于乡村的博物馆成为中外文化对话的鲜活窗口,推动千年非遗婺州窑在文明互鉴中绽放时代光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