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07:13:04
来源: 无
今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探索未知的窗口,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拥有良好的视力更是他们健康成长、追逐梦想的坚实基石。
经过持续努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所遏制,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金华眼科医院于全国首创眼保员模式,派出一群年轻的“光明哨兵”,深入市本级小学、初中校园,在孩子们的身边,更好地守护光明未来。
“家长您好,您家孩子这次近视筛查的度数比上学期有明显增加,建议尽快带他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平时家里人也要多注意,监督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王紫微耐心地对电话那头的家长讲解近视防控细节,放下手机后,又开始核对名单准备拨打下一个电话。
王紫微是一名眼保员,归她“管”的孩子超过6000人,分布在金东区的3所小学。她要负责这些孩子的日常视力防控和保健工作,是深入校园的“光明哨兵”,也是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的视力守护者。
这样的专职眼保员,金华眼科医院已经培养了42名。2013年,金华眼科医院创造性地提出了“1—3—5”近视防控体系,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作为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近年来,金华实施“明眸摘镜”民生工程,通过“党政重视、部门协同、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共治”五位一体模式,依托金华眼科医院的“1—3—5”近视防控体系,构筑全域全时段近视防控模式。
然而,金华眼科医院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怎样更好地抽取近视样本?怎样让防控工作更细致更靠前?”2017年起,在市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开始试点眼保员模式,起初只有七八人。2020年,经过前期充分论证和积累,医院开始梯队式推行眼保员项目,目前这支队伍已壮大至42人,覆盖市本级所有公办小学、初中。
眼保员的职责包括定期视力筛查、健康科普、教室灯光监测、引导建档、日常随访等。“有了眼保员后家长省心不少,孩子短期内视力有明显变化,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得到通知。”东苑小学一名学生家长说。
“我们的眼保员队伍由专业的卫技人员组成,经过系统的眼视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操作功底,需要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上岗。”金华眼科医院眼健康服务中心二科副主任吴娟告诉记者,眼保员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把“家、校、社会”黏合在一起。
每班每学期至少一次眼健康科普、日常不定期走进教室监测灯光亮度、巡查各班级眼保健操……这种模式一方面通过更靠前的筛查监测找出视力发展规律,为近视防控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让眼保员与孩子们走得更近,尽可能帮助孩子们“抢出”宝贵时间,延后近视的发生发展。
记者注意到,这支眼保员队伍相当年轻,其中有不少00后,这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更多地采用动漫、互动游戏等方式开展科普,传递眼健康知识。
“我们都很喜欢上眼健康的科普课,可好玩了!上次眼保员大姐姐带我们当了一回‘小小眼科医生’,穿上白大褂模拟给同学做检查,在体验的过程中大家都学到了很多爱护眼睛的知识呢。”三年级小学生丹丹说。
这42名眼保员中有12人还同时担任着学校的校医,“一岗双职”的形式大大提升了校园眼健康服务的专业水平。除了视光方面的资质外,医院还会对他们进行口腔、心理、营养等专科培养,要求他们掌握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中暑等常见问题的应急处置。
“我们通过‘区域负责人—小组长—眼保员’模式进行层级管理,形成闭环。”吴娟介绍。叶幸阳就是其中一名小组长,她负责对接金东区范围内的“一岗双职”的眼保员,对大家反馈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上报给区域负责人。
儿童的视觉发育有其独特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学龄前,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保护儿童视力、维持儿童足够的远视储备、有效预防近视发生至关重要。
2024年开始,金华眼科医院前移防控关口,将近视防控工作向幼儿园推广,从过去的6—18岁拓宽至3—18岁。目前市本级近40%的幼儿园已在眼保员的努力下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实现近视防控“从娃娃抓起”。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