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14:57:21
来源: 无
身着工装的保洁员一手拿着抹布,一手拿着喷壶,时刻关注着展厅的展柜,时不时上前清理玻璃上的指纹。“这几天参观的人多,看画一激动,手指印就按上去了。”6月5日,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二楼临展C厅“天地人——纪念黄宾虹诞辰160周年艺术展”,全国各地的书画迷趁着撤展前,多看几眼黄宾虹的原画和藏品。不少人感慨看黄宾虹的展太费手机内存了,看一次展,手机“咔咔”不停,不知不觉拍了几百张照片。
翻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堂识字课就是《天地人》。“天地人”三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并不简单,其包含的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思维。今年是黄宾虹诞辰16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博)此次纪念展览主题同为“天地人”,取自展览中的黄宾虹作品《论天地人图轴》题跋。于黄宾虹而言,天是道法,是宇宙精神与自然法则;地是技法,是物象根基与笔墨载体;人是艺术家本体,是修养,承载着对文艺、对家国的使命感。
本次展览共分参书画内美、穷古今常理、法天地元气、览世间宝藏、悟万物生机五个单元。走进展厅,参观者仿佛去到了黄宾虹的“家”——栖霞岭31号。西湖边的黄宾虹雕像也被请到了这里,手持画笔、面带微笑的宾老正欢迎大家走入画的世界。
从山水画《青城坐雨》到花鸟画《芙蓉》,从珍贵画稿、手稿到收藏铜印、古画,从撰写文章的剪报到杂志……巧的是,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共计160余件(组),堪称浙博黄宾虹馆藏精品的一次集中亮相。
展品中唯有一件不属于浙博馆藏,那就是黄宾虹92岁所创作的《黄山汤口》。2017年嘉德春拍,这幅大尺幅的山水画以7200万元起拍,3亿元落槌,加上4500万元佣金,最终以3.45亿元成交。1955年,即黄宾虹去世之年,一生九上黄山的他凭借记忆,勾勒出浑厚华滋的汤口图景,笔力雄健,全无老态。因借展期限,《黄山汤口》仅展至5月25日。
“还是去晚了,可惜没看到。”上周从金华赶去看展的黄女士不免有些遗憾,但另一幅《青城坐雨》依旧让她大饱眼福。此画被认为是黄宾虹晚年变法之代表作,青城坐雨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1933年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也淋湿了,索性坐在雨中欣赏山色变幻。之后,他连续创作了《青城烟雨册》等十余幅画。《青城坐雨》前吸引了众多观者驻足,细品宾老的笔墨试验。
沿着《青城坐雨》,另一头的一个展区里陈列了夜山和雨山的4幅作品。这是此次展览策展人刘丛尤其喜欢的部分,“画面中这种烟雨朦胧、水汽氤氲的感觉是观者可以直观感受的”。一句“雨淋墙头月移壁”旁陈列着《溪山深处》和《溪桥烟雨》,“夜山行尽曙光来”旁是《夜山》和《夜山图意》。隔着时空,观者依然能在山水混茫间,感受一股强烈的生机和活力,或许这也是无数人痴迷“黑宾虹”的原因。
“此次展品中,我最喜欢的也是这幅《溪桥烟雨》。”当天,和记者一同观展的金华地方文化学者高旭彬说,今年2月看了安徽博物院“黄山山中人——黄宾虹艺术与文献展”后,又看了此次展览,深感黄宾虹存世众多的藏品和足够漫长的人生跨度,使他的每一个展看起来都能常看常新,不乏新的收获。
自从“天地人”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书画迷共赴杭州,连日流连于展厅,有北京、大连千里而来到场参观,也有安徽潭渡和金华的宾虹家乡人特来学习。
不久前,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书画社20多名师生在浙博上了一堂特别的艺术课。“透过墨色氤氲的画卷,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的问道求索。”随行学生徐可悦这样表达了自己看展的感受。“原画特别震撼,直抵人心。”金华市黄宾虹艺术馆负责人范璐和讲解员刘庆立在展厅里泡了一整天。带领他们解锁“天地人”的正是黄宾虹外孙女、浙博志愿者赵茹理。
今年年初,已经退休的赵茹理顺利通过浙博的志愿者考核,开始在孤山馆区黄宾虹艺术馆常设展“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生平陈列”,上岗讲解外公黄宾虹的艺术人生。5月开始,她被浙博特邀为“天地人”展进行14场公益讲解。记者参观当天,是她讲解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共两场。
为了听赵茹理的讲解,金华手绘封爱好者、资深“黄粉”朱晓虹前一天和学生刚看完展,又订了第二天的车票,二刷展览。“第一天看得比较细,拍了500多张照片,晚上我全都发到美篇里存档了。”朱晓虹说,“本来安排有课程,特意调了时间,再来看一遍。”没领到耳机的朱晓虹紧跟着讲解的队伍,倾听家属视角下的宾虹世界。浙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0个耳机早已“各有所属”。
从小在栖霞岭31号长大的赵茹理讲述了这栋小楼的独家记忆。“春天到了,后面山腰往我们这边飘落花瓣,时不时掉落野果,还能见到许多小动物。”她喜欢站在小楼后院望悬崖,姐姐告诉她这里也是外公时常驻足观景的位置。讲到此处,明显感到她的声音里多了一丝颤动。
《万罗山图》是此次展出的黄宾虹唯一一幅描绘金华山水的画,创作于1949年。在款署中,黄宾虹题写“金华山以赤松宫黄初平叱石成羊为最著,此写万罗山居,作浙东纪游。己丑,宾虹年六十又八得图,今重作,更阅寒暑已”。从中可知,黄宾虹画过两次《万罗山图》,68岁画了一遍,86岁又画了一遍。
让黄宾虹恋恋不舍的万罗山是什么地方?在讲解中,赵茹理也重点介绍了万罗山。“它是黄宾虹父亲在金华购置的一片山和田地,黄宾虹奶奶去世后,就埋葬在万罗山脚下。”1889年黄家举家迁回歙县时,留下一儿两女守护祖坟,最终,黄宾虹二妹黄乃耐去世后葬在奶奶右边,四弟黄元秀埋在左边。赵茹理告诉记者,这段解说要感谢研究黄宾虹多年的金华学者赵依群。5月底,赵依群听了她的现场讲解后,发给了她更多万罗山的资料和图片,这些黄宾虹的金华故事又通过她的表述传给了更多人。
“这是我第六次来看展了。每次看完,回家翻书,再回来看又有不一样的领悟。”赵依群说观展过程中能听到不同人对黄宾虹的多面解读,展览常看常新。另外,他还向记者推荐此次系列展览之一的“他界——黄建年花鸟艺术摄影作品展”,就在浙博四楼书画厅C。“黄宾虹孙子黄建年60岁考驾照,自驾游十余年,行程三十余万公里,他拍的花鸟也很有意思。”
据悉,“天地人——纪念黄宾虹诞辰160周年艺术展”和“他界——黄建年花鸟艺术摄影作品展”展出时间至6月8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周末抓紧安排,现场感受祖孙二人跨越时空的这场艺术对话。
(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