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15:20:01
来源: 无
昨日,在武义县西联乡河涧村,记者在养蚕的村民家中看到,上茧的蚕宝宝被一排排的整齐码放,仔细听房间里还有“沙沙”的吐丝声……
河涧村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传统,但过去村民常因蚕苗孕育阶段技术门槛高而发愁。如今,通过小蚕共育模式,村集体将已孕育至二龄的雌蚕分发给农户养殖,雄蚕则由村集体统一规模化管理,成功破解了“育蚕难”的关键环节。待蚕上茧后,一只雄蛾可配两只雌蛾进行蚕种繁育,这一技术突破成为村民增收的核心环节。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蚕卵孵化和小蚕培育,现在拿到手的都是‘现成’的二龄蚕,养殖周期缩短了,成功率也提高了。”村民郑仙华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今年养殖了3张蚕种,忙活大半个月后即将迎来收获期。在她看来,养殖蚕种虽比传统蚕茧要求更高,但收购价格接近翻倍,再加上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统一包销,心里更有底了。
“以前养蚕茧,现在养蚕种,别看只差一个字,收入差了一倍!”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华介绍,自2019年在西联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启动小蚕共育项目以来,得到了诸多方面的支持,以小蚕共育.共富工坊为抓手,并与绍兴大禹蚕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从养殖蚕茧到养殖蚕种的蜕变,如今该村建成规模化桑园70余亩,2024年河涧村养蚕共计96张,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农户增收超40万元,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5年春蚕养殖规模已达50张,直接带动55户村民参与,并辐射至柳城畲族镇郑迴村,通过跨村联育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河涧村通过创新养殖模式、强化村企联动,让古老的蚕桑产业焕发出新活力。陈国华表示,未来村里将进一步优化小蚕共育技术,拓展蚕桑产业链,探索“蚕桑+文旅”等多元业态,让“小蚕宝宝”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共富的“金宝宝”。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