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15:21:08
来源: 无
在银湖护理院的病房里,65岁孝子朱春福8年如一日守护88岁植物人母亲,风雨无阻书写人间至孝,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
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意朦胧中,朱春福已在家中精心调配好母亲当天的营养配餐,匆匆骑上电瓶车赶往银湖护理院。尽管护理院的伙食尚佳,但考虑母亲的特殊情况,朱春福精心搭配了蛋白质丰富的营养配餐。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他的身影总是比护理院的员工更早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傍晚6点,当别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休息时,他才带着满身疲惫离开,回到家中继续准备母亲第二天的膳食。
这样的日子始于2018年,母亲周少仙因脑梗死后遗症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面对这一变故,他毅然辞去工作,全职照顾母亲。
从那时起,朱春福从零基础开始自学专业护理知识,将病房变成了没有挂牌的“护理学校”。他不仅承担着喂食、清洁等日常照料,更持之以恒的建立起健康监测体系:每天详细记录母亲的大小便次数与排放量、喂水次数与摄入量,定时监测体温血糖,精确计算饭菜与营养液的配比。
清晨送餐、翻身擦洗、监测体征、记录数据……朱春福把母亲的病情管理得比专业护工还要细致。在母亲床头,朱春福更是写了六本厚厚的护理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母亲每天的体温、血糖、进食量、排泄情况。正是有了朱春福的坚守,母亲的身体没有进一步恶化。
“朱师傅比我们还要专业。”在护理院的护理员看来,朱春福的行为不仅温暖了母亲,更感染了全院上下。“他让许多人知道,孝心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日常坚守。”
8年,近三千个日夜的坚守,朱春福用行动诠释了“子欲养而亲待”的深刻含义。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曲孝亲敬老的赞歌,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最温暖的光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