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东阳   正文

松石润心毅美同行——乡村教育振兴的“巍中答卷”

2025-06-06 15:56:1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黄娇丽 通讯员 吕剑

近日,东阳市巍山镇中学喜讯频传,校园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漫步校园,音乐老师李水晶正带着参加金华市中小学艺术节展演的学生走来,他们步履轻快、笑靥绽放。踏上艺美长廊,“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省农村示范初中”等荣誉奖牌熠熠生辉——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该校师生在党建引领下深耕教育、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激情工作,快乐学习,温暖巍中,幸福校园”不仅是口号,更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与追求。他们以松之韧劲扎根,以石之品格生长,奋力书写乡村教育振兴的“巍中答卷”。


松石景观浸润

文化育人无声胜有声

初夏晨光里,巍山白溪江畔的古渊头研学基地成了巍山镇中学的户外“松石美学”课堂。806班沈辛玥专注勾勒黑天鹅的喙部,速写本上,柳枝摇曳、睡莲静浮、小径幽深……带队教师马羚蹲身指导:“注意水波上的碎金效果。”沉浸式创作,正是校园文化浸润的缩影。

走进该校,扑面而来“松石”韵味。2023年启用的瑞钟楼,由巍山乡贤、上海天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允良捐赠3200多万元建设,以巍山白雪为设计理念,楼顶山脉造型呼应地域风貌,庭院松石流水相映成趣,成为校园文化的具象载体。楼内,信息科技教室、录播教室等设施齐备,搭建未来课堂的平台;楼前,王惕吾先生铜像静立,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课堂;校史馆里,学生触摸历史脉络、感知精神传承。一砖一瓦寄情,一草一木育人,乡贤温情与文化底蕴无声激励着学子。

校园环境与课程体系的联动,使文化从景观渗透至心灵。近年来,该校以提升办学品质为中心,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深挖松石精神,构建“松石学苑”课程体系:“松韵”校本课程,以“基础夯实—项目探究—实践创新”三阶实验培养创新力,“三大球必修”课让学生体魄强健,成长为“松石少年”。羽毛球、民乐、合唱、舞蹈等社团屡获东阳市级一等奖,奚东烨、张昕宸等学生在金华市电脑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浙江省编程挑战赛中勇夺一二等奖,印证着文化育人的实效。


“管心育人”理念

教师成长薪火永相传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该校校长朱凌伟说:“只有让教师享受校园,学生才能享受课堂。”为此,学校践行“管心育人”理念——“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推动“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型。得益于此,多名语文教师在东阳市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卢秀兰获评东阳市教坛新秀,王挺斩获东阳市语文优质课评比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潘洁莹荣获东阳市中小学作业改革案例评审一等奖,包洋获东阳市“空中课堂”主题微课一等奖,语文团队更是获评金华市优秀教研组。

接力前行,新老教师在协同中蜕变成长。自1991年巍山镇中学创校以来,张满宏、蔡锦华、蒋运良等7位教师以校为家,用三十四载光阴见证着学校成长;今年6月底将迎来退休的朱玉光,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巍中的三尺讲台上,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用行动诠释着“一辈子做教师,做一辈子好教师”的初心;2009年荣获东阳市教坛新秀的赵范英,始终扎根在巍中这片教育沃土上,以日复一日的深耕,用教坛“老兵”的稳重,为青年教师架起成长的阶梯……在巍中,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将教育热忱和育人智慧,化作无声的精神传承,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明灯与基石。

为了深入传承这份育人薪火,照亮更多后来者,学校推出“松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努力抓好班主任、学科骨干和青年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全力护航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近年来也是喜结硕果:楼彬获评东阳市教坛新秀、金朝晖获金华市初中数学项目化说课大赛一等奖、王俊惠荣获东阳市优质课一等奖、卢杭韬获东阳市初中劳动课堂和美术课堂教学评审一等奖、吕剑获东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在近期的骨干引领经验交流会上,新晋教坛新秀卢秀兰动情分享:“感谢学校搭建的成长平台,在这里,每一次磨课、每一场研讨,都让我实现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今年刚签约的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新教师楼开颜忍不住赞道:“巍中这片热土,让我感受到了学校对年轻教师倾尽心力的培养。目前实习时间虽不满两个月,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巍中年轻一代教师的积极向上与蓬勃活力。我很荣幸能加入其中,和大家一起成长,为学校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传帮带”到“新老接力”,巍中以“管心育人”凝聚团队,用传承精神孕育“松石教育长青林”,让教育在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协同中始终鲜活滚烫。


五育融合实践

个性成长百花齐绽放

6月5日上午大课间,巍山镇中学的“每天一练”活动如约而至。笼式足球场内,足球队的队员们正在进行足球常规训练,传球、射门,动作有板有眼;篮球场上,篮球社团的学生分两组开展对抗赛,运球突破、跳跃投篮,气氛热烈;校园的空地上,齐淑红老师正组织同学们两两搭档,挥拍击球,小小的羽毛球在空中来回飞舞。

作为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该校在坚持足球这一老牌特色项目常规训练的同时,积极拓展新领域,将排球和篮球纳入学生必修课。值得一提的是,羽毛球项目作为该校重点发展的突破点,近年来成绩尤为亮眼:连续多年荣获市级女子团体第一名。刚结束的东阳市羽毛球比赛中,女子团体再获第一名,其中马煜佳同学勇夺单打冠军、王亚萍同学荣获季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支撑了学校“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

“每天一练”只是五育融合的一个起点。该校依托多元活动和特色课程体系,将五育融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毅美五星少年”‌。其中,艺术教育便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精心打造“松石美学”课程体系,擦亮“艺美巍中”特色品牌,开设民乐、合唱、舞蹈、美术等课程,以美育人,浸润成长。校合唱队、民乐队和舞蹈队连续多年在东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绘画小高手们也不断崭露头角,赵辛玥、赵家瑜等多名学生荣获东阳市中小学艺术节美术作品一等奖。

教育的意义不仅限于课堂,更在于广阔的社会实践。该校依托“松石少年”行动,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将美育、德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每年,该校会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周边村庄和实践基地,开展写生、农耕文化探访、毅路同行等活动。例如,在王惕吾先生故里王村光开启毅行,感念乡贤,饮水思源;也会赴古渊头村,在乡贤带领下探访古村风貌,聆听乡村振兴故事,感受乡土文化与发展脉动。“我们欣慰看到,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历乡村变迁,开阔眼界,不仅激发了勤学立志、追求梦想的动力,更深刻感悟了乡贤精神的传承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古渊头村党总支书记李晓强说。

从校园景观到课程体系,从教师传承到学生成长,这所乡村学校以“松石精神”为魂,书写着“五育融合”的育人篇章,以不断提升的办学品质与过硬的教学质量,成为乡村教育振兴路上的一颗明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