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8 06:21:01
来源: 无
在传统穿越题材小说的开篇,时常能读到“既来之,则安之”,作者取其字面含义,表达主角独自来到异世界的心理状态,看似接受现实的背后,其实还有几分无奈的自我安慰。
一个人穿越太孤独,要是一群人穿越会怎么样呢?群体穿越小说(简称为“群穿小说”)写出了无限可能。在这类小说中,主角团拥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不仅泰然自若地面对未知,更是以团队力量改变周边环境。去中心化的群像叙事,还弱化了原本集中在一人身上的“金手指”,给读者带去更有代入感的阅读体验。
追溯群穿小说的出现时间,要回到网络论坛兴盛的时期。
2006年,网友“独孤求婚”在论坛中提问:“如果我们携带大量现代物资穿越到明末,会怎么活下去并改变历史?”这吸引许多网友参与讨论,并发展成各自认领角色,提供情节、专业知识等方面支持的局面。网友们通过角色扮演,推动故事持续发展,由此出现了一本“跑团小说(指角色专人认领,多人参与的持续性创作)”《天变——崇祯二年》,故事中,户外运动爱好者文斯特在一次山野徒步旅行中发现一个镜面虫洞,他召集了1000多人,经过认真筹划,携带物资穿越到了崇祯二年的海南岛,占领临高县。
后来,以《天变——崇祯二年》为底本,诞生了三部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群穿小说,分别是《迷失在一六二九》《一六二二》与《临高启明》。其中,被称为“穿越说明书”的《临高启明》,讲述500个现代人类主动从2009年穿越回明朝天启年间的故事。作者“吹牛者”在创作过程中查阅大量资料,并选择性地利用论坛网友的集体智慧,故而对书中工业建设的描写十分严谨,提出许多作者以前没有发现的在手工作坊条件下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让读者感受到白手建立起大工业生产的艰辛。
随着网络论坛影响力的减弱,群穿小说逐渐不具备集体创作性,成为作者的独立作品,并与其他主题相结合,有了更五花八门的呈现形式。
小说《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就可以被贴上“群穿”“基建”“逃荒”等多个标签,本书核心的主角团是宋茯苓和她的父母,一家三口穿越到古代,还没适应新环境,就赶上了战乱,带领一村人开启逃荒之路,等找到安稳之地,他们又带领村民搞基建,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书中描绘了过去老百姓简单质朴的生存状态,人物间接地气的相处方式,让人读来感觉亲切温馨。
让特定场所内的人一起完成一场穿越,就更具专业性。去年完结的小说《我们医院都穿了》,讲述了一所三甲医院被一股未知力量带到架空朝代的故事,只要医院救助一定数量的病人,就可以解锁水电、食材、药品、能源,并最终回到现代。于是,医生、护士、病人以及病人家属都齐心协力,获得保有现代生活方式的能力,同时还影响了王朝的命运。书中真实地写出现代人眼中古代的落后,路不平、农作物未改良、卫生条件差……戳破了大众对穿越的幻想,作者流云南也开辟了一条医疗群像文新赛道,以《我们医院又穿了》(已完结)《我们医院又又穿了》这样简单粗暴的书名,进行姐妹篇的创作。
若把场所的范围继续扩大,就能搜索到一些以省为单位的群穿小说。《天山南北1933》是比较早期的地域群穿小说,与这本书设定相似的,还有《皖山河1937》《海南1939》《闽回百年》等。
这类群穿小说常见于历史、军事、科幻等题材。特定的历史节点与带着现代科技穿越而来的省份碰撞,读者(尤其是自己的家乡被设定为穿越省份时)将自己带入其中,满足参与历史的愿望,又燃又催泪。
不过,在享受阅读时,一定要清醒地将文学创作与严肃历史区分开来,思考“爽点”背后的逻辑,警惕历史简化甚至虚无化的倾向。若是小说激发了你对某段历史或某个领域的兴趣,那就将它视为一扇通往新知识的窗户,只有通过权威资料的查询与学习,才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