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05:42:01
来源: 无
会担是永康五金手艺人出门之后,和同行之间在异地的聚会,除了同行见面以解思乡之情、犒劳一下辛苦日子里的自己外,还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会担的,主要是打镴、打铜、补铜壶的手艺人。
手艺人的出门时间通常以半年为一届。他们就像候鸟一样,每年过完元宵出去,到夏季农忙之前回来,收割完稻谷、种下第二季稻之后再出门,直到农历腊月回来。前往同一个省份、地区县市的手艺人,如果彼此关系不错,出发时就会结伴同行,抵达车站之后,再分散去各个乡镇寻找生意。
他们出门前就事先约好,在农历的某一天,选一处交通方便,或有永康人开镬炉、打铁开店的地方作为会担的地点。
临近会担,大家预计着抵达的日子,提前几天带着徒弟挑着行担从四面八方过去,一路上,如有生意顺便接来做。会担往往一到两天,但三五天或个把星期也有,那是因为会担的所在地生意很好,他们就一起做了。
会担的人数不会太多,一般四五个师爷自己说了算,每次会担的人数连带徒弟,统共七八个到十来个不等。
应远志(1956年生,芝英一村人,打镴):
我们出门一届之内都有一次会担,事先约定过的,年初八、十三去芝英赶集的时候就说好。上半年可能是端午期间,下半年可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多少副担(一副担,是指师爷的担,一对师徒也算一副担,出师后单干也是一副担)不一定,反正我们都是关系比较好,而且都是去同一个方向。
临近会担,我们就要拿出地图,看一下走哪条路线,估计一下时间,一路上顺便也找一些生意来。都是走路去的,什么情况下坐车呢?就是路过的村里生意特别好,来不及赶过去,我们只好坐车了。
会担时,我们睡在镇里或村里的祠堂、大会堂或者农家的阶沿、西间。
会担时吃得比较好,难得在一起凑兴嘛。徒弟去买菜,师爷打发他四五分钞票,让他去农家买,那时候农村很少有菜场,在江西,大部分农家房前屋后都种菜。要吃荤的,如果有肉店的话,去买点肉,或者叫徒弟带上一只打好的镴壶,挨家挨户去问,一把酒壶值四五元,斤把重,用它换来鸡、鸭、鹅什么的。我们都是男人,杀鸡杀鸭很容易的事。酒也要买的,反正用掉的钱几个师爷平摊。米饭各自烧,每副担都带炭炉、铁锅、铜罐,柴米油盐酱醋也都有的呀。各自烧菜,大家一起吃。
那时候,若要在碗里浇上一点鸡汤、鸭汤,那是米饭都来不及嚼的,呼噜一下就落到胃里了,啧啧,那味道实在是太鲜了。徒弟不敢第一个去舀汤,都是师爷们先分着吃,再轮到徒弟。
晚上煤油灯点到八九点钟,哪会那么早睡,师爷们躺在那里开始谈天说地,扯闲谈了。
如果有生意做,有时会担还不止一天,赚来的钱几个师爷们平分。而且,师爷徒弟之间要交换,就是你的徒弟跟我做,我的徒弟跟他做,这样就有对比了,哪个徒弟动手能力强,哪个徒弟笨手笨脚。笨手笨脚的徒弟是很可怜的,买菜、籴米、烧饭、洗碗之类的都叫他做。一元钱可以籴四斤米,我那时会担好像是不用粮票了,让活络的徒弟去找生意,分鸡汤的时候,就会给活络点的那个多一点。
如果是冬天,一大早徒弟起来还要生好炭炉,我们都有洗脸盆带去的,生好炭炉后,直接把脸盆放上去,里面盛水,烧好热水给师爷先洗脸。
永康人很多在江西开镬炉的,有时候就去他们那里会担。开镬炉的人,炭用不完,柴火就不用我们愁了。
会担结束,徒弟要把草席和被铺卷好之后,装回竖笼里,大家各自出发。
应妙才(1945年生,芝英一村人,开镬炉):
我在江西开镬炉的时候,经常会有永康人过来。
因为做镬炉的点基本固定,一蹲就有一年半载,不像其他做手艺的人要到处找生意。出门的永康人也习惯了,只要到了外地,他们就要打听,这里是不是有永康人在开镬炉,如果有,他们都要过来和我们会一会,吃顿饭呀,聊聊天呀,有些还要住上几天。特别是打镴的,他们会担的时候,就要到这里来。有些是初八芝英会市的时候就说好了的,如果知道我们去哪里做,他们就约好哪一天来我这里。像应远志,他是打镴的,也是我们芝英一村人,他就有几次和其他打镴的人过来。
我们自己开镬炉的人是不去会担的。因为我们固定在一个地方做,不用经常转场的。
应建设(1952年生,芝英二村人,补铜壶、打镴)
会担时大家要买一点猪肉、香菇来开开荤。地里种的菜我们不会去摘。龙泉这个地方毛竹很多,春天的时候,如果在山上看到竹笋,看中了就用脚踹,断了一根折下来带回去,炖起来吃。烧饭是在铜罐里,师爷们还要喝点小酒。大家都在西间打地铺,做东的人去他的主人家借一些稻草来,徒弟老百(徒弟老百是永康话的口头禅,一种习惯称谓)铺好草席,大家都睡在地上。
晚饭很热闹,点上煤油灯,边吃边聊,讲讲“野话痨”,各自遇到的一些事。都是师爷讲,徒弟老百说不上话的,只能听听。有些师爷会当着大家的面夸徒弟,比如说,我这个徒弟老百不错的,找生意也很厉害。有些会说,哎,我的徒弟老百是没用的,不行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徒弟自己要是做事不灵光,师爷当然要说的呀。我们出来个把月就赚了一百多块钱,很不错了,而有些没有赚到多少,就会怪徒弟不会找生意。除了这些,大家还要交流哪里比较好赚钱、自己赚了多少钱。还要讲各种故事,比如游溪塘周俊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我们几个徒弟起来烧饭,整理被铺,将稻草放回原处,睡觉的地方打扫干净了才能吃饭。大家还约好五月初二到龙泉汇合,再一起回永康过端午。吃完早饭,大家又各自分散找生意去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